8月2日,我从北京到香港,为了考明天的一场托福。
因为这次托福有了大变化。
上次变化是14年前。托福由纸笔考试变成了上机考试。那时,我还是新老师,海淀还能买到200万以下的房子。
8度海逸酒店的大堂空空荡荡。门童懒洋洋替客人开门,间或听见一声“唔该”。和5月的景象完全不同,那时大堂全是考SAT的大陆学生,空气里满满当当的普通话。
翌日。大雨倾盆。香港考评局新蒲港考场。
我经历过的最严格的安检。摘眼镜、放桌上、眼镜翻过来、上衣口袋翻过来、裤子口袋翻过来、裤子后面口袋翻过来、帽衫翻过来、左手袖子拉上去、右手袖子拉上去、左脚裤腿拉上去、右脚裤腿拉上去。
接下来的才叫猝不及防:
“When was your birthday?”语气绝不像是准备了礼物。
“Sorry? ”
这问题应该是核对护照是否是本人。
考试开始。
虽然有心理准备,阅读会是变化最大的一科,但看到界面还是吃了一惊。倒计时显示:1小时12分钟?这是什么鬼?算了一下才反应上来,应该是4篇文章(1篇加试),每篇18分钟。怎么控制时间?第一篇做完应该剩下54分钟,不对,56分钟,第二篇做完应该剩36分钟,第三篇做完应该剩18分钟……这混乱的计时,直逼SAT。
怀念整齐的20分钟一篇。
文章内容中规中举,还是大一通识知识。《19世纪农业在全球范围的进步》、《地中海迈锡尼文明的消失原因》、《侏罗纪末叶的物种灭绝》、《20世纪中期美国学校制度的改革》。
除了最后一篇比较少见,其他三篇都是常考的关键节点。
词汇题明显减少。4篇文章,只有两篇有词汇题,一共4个,比之前的12-14个,少了太多,这意味着,考前突击背词汇题拿分的可能性减少,这意味着,靠秒选词汇题抢时间变少。
句子简化题明显减少。
但是,比较难的句子插入题和文章总结题,得到了保留。
向ETS致敬。
显然,这是个优化:减少一些容易送分、容易突击的题目,保留了那些理解文章和段落的题目。
听力。
考前很多学生给我交代任务,老师,一定看看听力有没有加试。
其实不用关心这个。
加试是什么?加试的一个重要功能是,确保考试效度。不同场次的考题难度可能波动,为了让不同场次的分数可以比较,出题方会在不同考试中放置同样的题目,这就是当年的经典加试。经典加试的题目不变,不计入考生成绩。正是因为题目不变,聪明的中国考生,马上识破了这点,经典加试很快流传出去,一旦在考试中遇到,考生可以不做,因为对分数不产生影响。
ETS因此放弃了经典加试,意味着不再重复出现题目,关掉了这个漏洞。
现在的加试,就是你比别人多做一些题,是否多做,完全随机。
多做的这些题量,完全在可承受的范围内,对体力和脑力不构成额外负担。
“我这次没考好,是因为加试”--基本可以判定是借口。没有加试,也考不好。
因此,加试与否,并不重要。
香港这场考试没有加试,只有2个section。
但不同的是,以前每个section都是1个conversation+2个lecture。但这次,其中的一个section,变成了1个conversation+1个lecture,意味着,少了一个lecture。
理论上,减少了答题量,是个利好,但实际上,在考场上完全感知不出,因为精神高度紧张,只顾得听、记笔记、做题、下一篇,哪里会在意多一篇还是少一篇?
-------------
中间休息10分钟。
又一次感受到安检的严格。写下离开考场的时间,签字,返回之后,还要写下时间,签字。
然后--
摘眼镜、放桌上、眼镜翻过来、上衣口袋翻过来、裤子口袋翻过来、裤子后面口袋翻过来、帽衫翻过来、左手袖子拉上去、右手袖子拉上去、左脚裤腿拉上去、右脚裤腿拉上去。
又来一遍。
好在这次不问生日。
口语开始。
对大部分中国考生而言,听力的绝望和接下来口语的郁闷,是双重暴击。
这次暴击稍有减少,因为口语取消了2个题。
取消了第1题。背后的原因是,第一题和第二题越来越像,删掉一个,避免了重复考察。
取消第5题。这个题考察校园生活问题和解决方法,但保留了考察课堂学术的4、6题。ETS还是坚持学术优先。
但切勿欢呼雀跃。题目虽然减少,但不意味着分数上升。题目多,固然说的痛苦,但也分散了风险,题目少,一旦没说好,风险更大。
对于ETS而言,减少口语题目的另一个好处是,降低了30%的批改成本。这一点可能只有我们能体会到,因为我们每年为学生口语批改付出的有几十万之多。
写作。是四科中唯一没有发生变化的。
综合题的关键是听力,对听力要有闻必录,原文照搬,是得分关键。
独立题。观点并不重要。无论是所谓的一边倒,还是分情况讨论,或让步。
低年级的学生建议一边倒,因为分情况讨论和让步容易把自己绕进去。
高年级和大学生,可以考虑分情况讨论和让步,倒不在于体现critical thinking,毕竟你考的不是GRE,而是更容易写够字数。
我是这么写的。下面是几个片段。
懒得读的可以跳过。
(上文省略)I disagree.
Admittedly, children have more knowledge and skills than their parents, when it comes to computer skills, Internet, pop culture or sports. It is everyday scene that a 10-year-old kid helps a clueless mother to upload the newly-taken pictures of their recent vocation on beach on Instagram. (下文省略)
However, to say parents can learn more from their children is an overstatement. who is there to give help when a 7th grader is having problem with his homework about the European history?It is a widely acknowledged study that children who get help from their parents with their homework fares much better academically. (下文省略)
-------------
考完了。3个小时。整体确实减少了30分钟,但实际上,没有感觉。道理很简单,跑5公里和6公里,有区别吗?
领回了手机,打开微信,又多了一堆信息。
“老师,口语不上23分,怎么办呢?”
“下个月考试,听力25,下来该咋办?”
“孩子高二下,托福80多,怎么办?”
给出两组问题:
1. 有没有周计划?规定这周完成几个词表、几篇阅读、几篇听力?每周有没有回顾?完成率是100%还是80%?
2. 背单词的时候是不是跟着音频朗读3遍?
3. 有没有整理《错词本》,沉淀单词书、阅读、听力甚至口语中错词?每次背单词前,是不是先打开错词本,从错的最多的开始复习?
4. 刷过的文章,对文章主线是否有印象?细节能否回忆起来?文章中的单词是否能记住?
5. 文章做过后,有没有默写主线?
6. 刷过的听力题,有没有做断句跟读和复述?有没有坚持10套以上?
7. 有没有阅读听力打通,分类做题:天文、植物、动物、考古、历史、地质、艺术、心理、化学、环境?有没有分类整理单词?
8. 口语有没有假想对面是一个虚拟的听众,并有说服ta的强烈意愿?
1. 是不是学校总有各种事情,托福一直再弄,但总是断断续续,时间一晃而过,细算一下,也没有弄多少?
2. 单词是不是只复习昨天或前天背的?
3. 阅读和听力的生词是不是随手记在讲义上?
4. 单词书上标出的错词,下次检查是不是依然不会?
5. 是不是简单刷题--做题,选ABCD, 对了不管,错了看一下?特别是理科生
6. 阅读做完题目,回想文章,是不是完全不记得讲的什么?
7. 听力是不是很少做跟读和复述?
8. 是不是很少听自己录音?
9. 是不是每次考前两周才开始练口语和写作?
10. 口语是不是越说越没力气,越说越不想说?
做所有的蓝色的,避免所有红色的。
你就能出分。
如果暂时做不到,来北京新东方的精英计划、1对1全程班、首考班、冲分班、封闭集训营,我们帮你做到。
走出考场,又开始下雨。
在爵禄街转角的屈臣氏花39块买了仅剩的一把粉嫩小伞。经崇龄街,沿太子道,到宋皇台道,至九龙城道。等了七八个红灯,走过逼仄的人行道,穿过昏暗的过街通道,到达酒店目的地。
愿你们的托福,也尽快到达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