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956阅读
  • 0回复

养生太极的功夫究竟从身体的哪个部位切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同城在线
 

发帖
2425
好评度
4231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8
养生太极的功夫究竟从身体的哪个部位切入?有言腰者,有言腿者,有言肩者,有言臂者,有言脚下者。这些说法都有一些道理。不过对个人来说,切入点只能选一个,不知切入点或点选过多,必定长时间折腾,耽误年华与才华而收益甚微。根据笔者多年训练体悟认为,尽管腰、腿、脚、臂、手有着密切关联,但切入点选择手效果最佳。功夫由手切入,可以由手延展至他处。手上无功,他功何在? cK}Pf+r>  
   \ XH@b6{  
  一、手上 $+VgDe5{S  
   7c1+t_Ew  
  (一)手上功夫多。变化大 ??xlA-E  
  1.十指连心,心灵手巧,心愚手拙。太极拳既然是“心拳”、身心合一拳,就必须先重视练心,然后身心相合。就身心而言,则先从手练起。 04-Z vp2  
  2.十指有十宣穴。关注十宣穴利于手上的血脉贯通与流畅。十指端点骨点引领是某些动作的起始之窍。如大拇指引领则主肺经,利于中宫通达、土位牢固,万物土中生,而易于循经合脉。练左搂膝拗步,左手食指引领,右手中指引领:练勾手,关注大拇指与中指指端;练左手外旋,食指引领;练左手内旋,小指引领。 9`X&,S~e  
  3.关注掌沿与中指根。练按式,关注掌沿向前;练捋式,关注掌沿向后;练挤式,关注食指外沿:练拥式,关注合谷。内气由脚而腰向上升腾,使拥劲由背部劲源催发于手上,再由中指根向前涌出。 )h"Fla  
  4.手心要有虚含小气球意念,自始至终不可淡忘。手心本劳官穴,如两手心相照日久,则通百会,连会阴,达涌泉,感命门,应心胸。手心小气球可小可大,可旋可转,可跳可跃,随动作需要而变化万端。当手指呈勾手时,或鹰嘴状、或鸡喙状、或三角状,小气球与之应和。当手成拳时,或空心拳、或半空心拳,或实心拳、宝瓶拳,手心小气球依然存在。 Lo3-X  
   Zw=G@4xoU  
  (二)内功、内气都依赖于手 c8Pb  
  内功、内劲、内力均是心、意、精、气、神之化合,随形体开合而在体内浑然流行,并根据拳势需要向外输送,有时直接作用于手指而达对方,有时灵活地通过肩、肘、膝、腿制于对方。即便是后一种形式,手也成为其后援。内气是通过盘架训练而逐步形成的内功本源,它布散全身,服从意的调遣,产生聚散、圆转与升降变化。内气的变化主导内劲的蓄积与输送,这一切都不能绕过手的感应,如绕过则不成立。 =y;@?=T  
   X\A]"su  
  (三)眼神与手密不可分 c>MY$-PD  
  李兆生先生(著有《中国太极拳统真大典》,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出版)曾在《中国太极拳循经二十四式》中反对眼老是看手、一味看手,认为执著视手便是弊病。他主张眼神与手密切配合,自然相应。眼神是体现太极内在精神与气质的重要形式,形体开合与意气走向决定眼神的开合,眼球的左旋右转又与身子的左旋右转、手足的左右摆转相应合。而眼外视线所及的轨迹又决定眼神的收敛与展放。一般而言,有功力者的眼神能闪现咄咄逼人的光辉与摄人魂魄的力量,眼神的开合总是伴随与配合手势的运行轨迹而运行的。 wa?+qiWnrl  
   WM< \e  
  二、上手 OD4W}Y.  
   JLUms  
  功夫上手是指通过手上的训练,达到一定功力。这种功力的检验办法如下。 _EKF-&Q6  
  1.手一动,手臂有灌铅般的沉重之感。 vo;5f[>4i  
  2.手心有麻胀之感与膨胀之感。 gRvJ.Q{h  
  3.两手心相对时,两劳宫穴有呼应之感。 E`E'<"{Yd  
  4.运拳时,手有离腕部之感。 (&Q)EBdm  
  5.手心有气球之感。 >ZCo 8aK  
  如有上述五种感觉,则功夫已初步上手。 ya>N.h  
  功夫初步上手后,整体功夫有了些基石,但离功夫小成还有一定距离,故须趁热打铁进一步巩固训练。这里提供功夫上手的单项巩固训练方法。 "Gh#`T0#a  
   "Pdvmur  
  (一)竹筒训练法 |HgfV@Han  
  1.预备:心空,头正,颈竖,肩沉,肘坠,腋虚,腰塌,舌轻抵,齿微叩,膝似曲非曲。 ?[SVqj2-  
  2.指端引领,手心向后缓慢前抬,似乎拉动一团混元气柱。 x`2pr  
  3.两手心相对约胸宽,似乎黏住碗口粗的虚拟竹筒。 U>3 >Ex  
  4.竹筒如弹簧两手随开合对拉而扩缩。 $%}>zqD1  
  5.两手间明显有沾连黏随之感。 *,jqE9:O  
  6.默念数数控制扩缩节律。 u8uW9 <  
  7.两目微睁,眼神随竹筒开合。 el Kx]%k*)  
  8.神在手之开合,意在后背之开合。 YRa4W.&Yn  
  9.心意寂寥,不知天地。 Yf (im  
  10.5分钟左右(约300数)收功。 22bT3  
   "Z9^}  
  (二)排浪训练法 gE=Wcb!  
  1.预备与上同。 @,6ST0xT (  
  2.两手心向外,臂弯如弧,举与肩平,肘下坠。 -Op@y2+c  
  3.意念身前如长江之波涛汹涌,一浪接一浪,浪随风而动。 `QLowna  
  4.两手推浪,人体稍后靠,排浪手接浪,身体涌浪。 XARSGAuw  
  5.江浪节律自然,人体亦舒宜。 m^0A?jBrR  
  6.江浪之力抵达脚底,脚底之力经腰脊抵达手背,手指之力抵达浪波中。  Ec.)!Hu  
  7.周身在浪中似颤非颤。 (4ZLpsbJ  
  8.数数排浪,5分钟左右收功。 NKh,z& _5-  
  通过此两种训练方法,内气、内力、内劲皆贯于手上,待感觉明显后将其功旨迁移至套路训练中,似乎一动手一举足皆与大气或波浪相接。 7 6*hc   
  功夫上手后,只是整合功夫切入之小成,与大功告成尚遥。故还须与腰、腿、脊、脚、肘、肩深层配合训练,螺旋式反复上升,使整体功力上身。
同城中国网 中国第一家B2C 020综合营销门户网站及电子商务平台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