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伙人尽量少,一般是2-3个,4个就已经太多了,并且预留10%-20%的期权池。 +T/FeVQ
股权分配上,如果是2个人,那么一定要有一个占股60%,另一个20%-30%;3个人的话,其中一人的股权须在50%以上,另外两人分别10%-20%最佳。如果是以外部融资为公司发展的驱动资本,切忌合伙人之间讲究兄弟情谊,平分股权,可以说是后患无穷,就算项目非常优秀,投资人看到这样不健康的股权也是不敢投的,如果要投肯定也会让创始团队先对股权进行合理整改的。 >r`b_K
dzLQI}89+k
怎样才既能满足所有资源提供者的需求,让他们乐意为企业提供尽可能多的资源,又能让企业股权架构设置得合理些呢?这就要将投资者、创始人、合伙人,和员工进行逐一分析了。 %^sTU4D5
U,#yqER'r
(A)从投资人角度看 o#) {1<0vg
}En
&Z(K6U#.
投资人愿意投钱给初创企业,除了看重创业项目本身以及分析创始人能力等之外,最在意的就是公司的组织架构和股权架构。一般投资者对企业的股权结构分配有什么样的喜好呢? **9x?s
=4V&*go*\
ZkL8 e
其一,投资者是比较反对股权的平均主义 =_$Qtq+h
NBl+_/2'w
,.eWQK~
平均主义给企业带来的后果是没有人能承担起整个公司,也没有人能做主。对于刚创立的规模较小的公司,投资者更偏向于让公司的核心人物(比如说创始人,或者是CEO)拿到的股份应该比其他所有人所占的股份之和还要稍多一些;举例:比如说以66%以上、51%、34%这些比较关键的比例为准。投资者之所以偏向于让公司的核心人物掌握多数股权,主要原因在于让一个决策者(通常是初创企业的CEO,或创始人)产生对企业的控制权,不至于使企业无法做出有效的决策。让企业在初期实现快速成长的目标,从而使得投资人的投资能有兑现的可能。 k@zy
v+p{|X-
3 LDS
Z1f
其二,投资者还看重初创企业在创业初期有没有给股权调整预留空间。 Lbe\@S
;!:U((wv
r/pH_@
也就是说,考虑有没有给之后的员工激励和风投预留股权。因为创业者需要有一个长远的眼光,考虑企业往后的发展还需要引进什么人才什么资源,不要在开始的时候就把股权分足。这时候就需要有一个股权池或期权池的概念,一般来说股权预留的比例大概在15%-20%左右。或者也可以把开始需要分配股权的每个人的股比都先降5%下来,放在股权池里。以后根据项目开展的不同阶段,每个人的不同贡献进行股权的调整。并且最好是在早期建立股权池,因为晚期建立期权池股权就可能被投资人稀释。 V7#v6!7A@
'z76Sa
Vk<
LJ
S
其三,投资人更倾向于有明显梯度的股权架构。 !cKz7?w
=qN2Xg/
+uay(3m((
举例:比如一般可以采取“创始人持股50-60%+联合创始人持股20-30%+预留股权池10-20%”的股权结构。投资人对企业股权架构的喜好给予我们设计股权架构一个参考和建议。但是,对于企业给予投资者的股权,也要有一定的准则。一般来说,给投资者股权的分配要遵循“投资者投大钱,占小股,得股权,需退出”的思路。我们一直在强调要根据对企业的贡献大小来分配股权。资金对于任何一个企业都是至关重要且贡献最直接的资源。但同时企业的股权也是很有限的。不能让投资者占大股,导致没有足够剩余的股权分给其他人,这样容易导致企业有钱却办不成事。 ^`un'5Vk
'iLpE7
#/PA A
另外,投资者提供的资金对企业来说,不管是用于业务扩张还是给员工派发薪酬,都是直接对企业受益的,因此,投资者应该在履行资金投入后直接获得股权。但是,投资者获得的股权也只是暂时的,因为对投资者来说,获得企业股权并不是最终的目的,而是要在企业升值后将股权变现。而企业也需要在之后的融资中,有一定的股权份额分给新的投资者。因此,要设定好投资者的退出机制。 8!.ojdyn
_zlqtO
(B)从创始人角度看 3bO(?l`3h
]7-&V-Ct*
F,
U*yj
站在创始人的角度,要让其不违初衷的为企业服务,前提条件是创始人要始终对企业有足够的控制权。正如前面所提到的,在创业初期,创始人所占股权比例应该较大,最好是一股独大,达到既能对企业绝对控制,又不至于显失公平的程度。 "$s~SIUB
oFOnjK"|F
" \I4u{zC
当然,创始人在初期拥有的大股在之后是最有可能会被稀释的。比如在实践中,大部分企业用于员工激励的股权都先由创始人代持,还有在遇到急需引进对企业至关重要的资源时,也很可能需要用股权兑换,这时也是由创始人让出股份的可能最大。 ?X@fKAj
(c0A.L)
c/c$D;T
并且,在初期,股权份额可以由创始人和合伙人商量而定,但是随着企业的发展,经过几轮融资之后,股权结构的变化也许就不是由创始人说了就算的了。所以,我们还需要提前做好措施,来维护创始人对企业的控制权。 z/i+EE
pv|Pm
f{SB1M
实现控制权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是股权控制。前面提到的设置二元股权架构就能派上用场:让创始人或创始团队拥有更多具有高表决权的股票,而其他对企业决策起不到大作用的人获得更多低表决权的股票,来实现对企业的控制;如果企业不想要设置二元股权的形式,尤其是有限责任公司,可以直接在公司章程里约定创始人的每一股股权拥有多个表决权(譬如10个),这样能够大大地增加创始股东在股东会的表决权利; \RNg|G
d%l{V6
$kR N
h6
除此之外,创始人(或是创始团队)还可以通过投票权委托、一致行动人,或者是设置持股实体来持有小股东所持有的股权等方法来维护创始人对企业的控制。 ),%6V5a+E
hW{j\@R
s4&^D<
(1).投票权委托: h -iJlm
74!oe u.>
!9 fz(9
让其他的小股东签署授权委托书,将公司所持有的表决权授予给创始人,并且,最好是约定委托的表决权不可注销的,或者约定一个比较长的授权期限。 V_plq6z
P[s8JDqu
Gy=B&b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