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4阅读
  • 0回复

暄桐林曦老师三步拆解 助力通关《多宝塔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不会酷黑
 

发帖
2129
好评度
4548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7小时前
  暄桐是一间传统美学教育教室,创办于2011年,林曦是创办人和授课老师,教授以书法为主的传统文化和技艺,皆在以书法为起点,亲近中国传统之美,以实践和所得,滋养当下生活。

  暄桐第五阶线上直播课程《静定的滋养》开始临写楷书进阶的高峰《多宝塔碑》,这是一座开头难,中间难,结尾难的大山。

  同为文本与视觉的艺术,一直觉得写字和拍电影相通。落笔的一气呵成,就是拍摄的一条过,那些被称作“天赋”的瞬间,不过是拆解锤炼后的自然抵达。如何像拍电影式的项目管理,攻克书写难题?暄桐林曦老师三步拆解,助力通关!

  

  第一镜:精临,找到“关键”

  侯孝贤拍《风柜来的人》,他认为处理剧本时重要的不是故事,而是讲故事的方法。同理,如何用准确的笔法进行书写,便是第一个课题。《多宝塔碑》的正文刻工十分丰富细腻,保留并还原了大量唐代书风的正统笔法,是唐代书法的重要碑刻之一。攻克这座大山,从对关键笔法的练习开始——3周精临48个重点字,配合红笔改,写有质量的字。

  第二镜:补充,切换视角

  人身处其中看不清全局,适时地切换镜头,才看得清全貌。《风柜》里那个远一点、再远一点的侯氏视角,不是偶然得来,而是源自《从文自传》,那个俯瞰一切的视角。《多宝塔碑》用了大量唐代写经的笔法,而《千字文》是当时写经的教材,因此第二步,林曦老师指导我们要学会切换镜头,用智永禅师的《千字文》辅助书写。先精临颜真卿的字,再回过头审视智永的墨迹,能让我们获得更立体的锤炼。第三镜:通临,气息贯通

  林曦老师提出把自己全然敞开,心中无碍地投入到整体,才能在精熟后流露作品的真正高度。侯孝贤崇尚直觉,比起象征更在乎气息顺不顺。《风柜》里的经典镜头——几个年轻人在大浪溅起的海堤跳舞,这是演员在当时氛围下的即兴,却非常准确,让气息贯通始终。

  攻克《多宝塔碑》最后一步,林曦老师表示也是从细节中回归整体,通临使气息贯通。若有余力,还可选临《玄秘塔碑》《孟法师碑》,体会《多宝塔碑》的来龙去脉。

  “一气呵成”,是起收笔的肌肉记忆,“神来之笔”,是锤炼后的水到渠成。当我们面对生活的难题,也是如此。真正困难的是一次解决所有难点,而我们只需要耐下心,用项目管理的方式,将大目标分解成阶段性小目标,就能逐步攻克。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