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高同学的北京新东方北美项目部一对一全程班学习之路,可谓是一言难尽。从高一入班模考37分到高三终考112分,表面风光背后伴随着不为人知的心酸。作为陪伴他一年多学习的规划师,收到小高纽大offer的一刻,我有了记录的冲动,希望能与其他家长、老师和同学们分享。
一、“孩子顽劣,您多费心”
“魏老师啊,我们家孩子肯定是要申前30的,不然就没必要花那么多钱报班了。” 小高妈妈非常直白的表达了她的诉求。“已经学习快一年了,这次降分是怎么回事呢?” 我一边听着家长的抱怨,一边回想着指导老师对学生的介绍:“学生还是蛮聪明的,上课的时候也能集中,但就是不太努力,课下容易偷懒打游戏。家长也管不住,时常会有冲突,就希望北京新东方的老师能多管管,但是学生又叛逆,所以课虽然上了不少,但是成绩总有波动。入班的时候模考才37分,上课之后的两次正考分别是70和85,最近状态又不好了,这次降分家长很生气,有一些不满,您看看怎么办吧……”。
二、突破瓶颈期
查看了小高从18年7月到19年6月的各科分数轨迹,我发现他成绩的提高主要是在阅读、口语和写作这三项,而听力部分就不尽如人意了。虽然已经上了三十多小时的听力课,但小高的分数除了小幅度上涨外,基本没有实质性地突破,并且还忽高忽低,说明课下的练习是不到位的。因此,作为规划师的我跟指导老师强调,暑假期间务必紧盯小高的听力任务,每天都要完成1篇对话和2篇讲座的练习,并且练完之后马上进行整理生词、逐句精听、文本校对和分析错题这四个步骤。考虑到学生已经开始学习SAT,练习托福的时间有限,我把口语和写作任务调整为每两天练习一次,交叉进行。在单词方面,小高每天需完成1个单元托福单词的背诵及测试,并且在完成所有任务之后交给指导老师拍照,反馈到群里@任课老师,由老师们加以批改。
从6月15日的正考80分到7月中旬期间,因为老师们的全程紧盯以及苦口婆心地说服,小高的学习状态很是不错,有问题也能主动向老师们反馈。听力老师每次上课后都会把精听步骤发到群里提醒小高复习。如果某一篇练习错题较多,听力老师就会提醒他在第二天重做一遍,逐句跟读,之后打开文本检查读得正确与否。
暑假期间,我们一共给小高安排了三次模考,阅读和听力都有实质性地突破。虽然在8月底托福正考时小高发挥得有些失误,只考了94分,但相对于6月正考的80分,已经有了不小的进步,证明暑期备战是有效的。
三、一波三折
正当所有老师都以为小高的学习步入正轨时,意外状况又发生了。小高在高二开学后的三个月,学习状态直线下降,完全没有了暑假的拼劲,不想上课,作业完成情况不好,并且坚决不模考!
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我分别跟家长和孩子单独谈了谈,原来是两人对升学目标产生了分歧。家长坚持要申请前30的大学,而孩子则认为排名50左右的大学氛围好,自己又能获得更多的自由,所以才有所懈怠。虽然没人能保证考入名校一定能获得幸福的人生,但作为辅助学生的老师,我们只能引导他找到适合自己的路。因此,我一边劝说家长现阶段适当降低对孩子的期待,更关注他学习的过程,一边跟学生聊一些轻松的话题,并且跟他保证,只要他恢复托福的练习和反馈,可以暂时不模考,直到他自己觉得准备好为止。或许是少了被逼迫的压力,小高在考前一个月逐渐恢复了学习状态,最终在12月的考试中拿到了101的成绩。
高二寒假期间,我们建议小高把精力完全放到SAT和AP的备战上。或许因为有101分的托福成绩保底,小高总算是找到了一些成就感,所以在SAT的学习上比较自觉,模考成绩基本能维持在1400分的水平。无奈受疫情影响,亚太考场迟迟不能开考。考虑到大部分考生都无法正常提交SAT成绩,大家在4月份的规划课上一致决定,早申前的最后半年再次冲刺托福,争取考出110+的成绩。谁知,ETS的在家考又难为了小高一下。由于种种主观或客观因素,小高的成绩又开始在90多分起落。
眼看还有不到三个月就要早申,家长和学生开始急躁起来。尤其是小高,状态好就考,状态不好就delay,结果可想而知。“物无美恶,过则为灾。” 老师们觉得还是不能让学生放任自流,在任务跟盯过程中更多关注了细微之处,比如听力阅读的易错题整理以及写作口语瓶颈的突破,老师们都给出了细致指导。至于学生怎样安排一天的学习,我们则给了他更多的自由度。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小高同学的潜力终于在冲刺阶段爆发了出来,在10月中旬考试中取得了104分的成绩(拼分110),并且在11月11日的终考实现了单次112分的突破。
四、标化之外
说到课外活动,小高同学的涉猎面还是比较广的:足球、篮球、演讲辩论、公益活动……用家长的话来说“只要不学习,啥都愿意干”。只要是他感兴趣的,他就很上心,但如果他对一件事没兴趣,说服他简直比登天还难。因为喜爱文学,小高还运营了一个公众号。从陆游与唐婉的爱情故事到对时事热点的评论,从读书笔记到对人生意义的追问,小高的公众号里记录着自己高中时期的感受与认知。当我和他谈论这些活动时,他会不好意思的说自己的这些活动都没得过奖,没啥“含金量”。但当他略带自豪感,娓娓道来各种细节时,我能感觉到这是一个注重过程的孩子,内心充满着探索未知世界的渴望。
五、择校的博弈
择校问题上,小高和妈妈还是比较一致的:ED纽大,EA密歇根安娜堡、北卡教堂山、弗吉尼亚大学,再有就是东北大学、UIUC、Wisconsin-Madison以及UC系的大学。但在专业选择上,小高和妈妈产生了分歧。小高希望选择LSP项目作为跳板进入纽大,而对孩子期望比较高的妈妈则希望孩子直接进入商学院学习经济类的课程。家长搜索了一些信息之后,了解到LSP项目的录取分数略低于新生平均分,因此不同意孩子的选择。事实上,根据之前的录取经验,专业的定位是与学生自身的性格密切相关的。考虑到小高的文科学习是强项,而LSP项目恰好是以博雅通识教育为核心,且第一年有去其他国家学习的机会,课程的设置比较匹配学生性格。加上小高在早申时的托福单次成绩还只有104分(拼分110),以当时的成绩直接申请Stern商学院过于冒险,因此在规划时我们建议家长在ED纽大时,勾选LSP项目来增加录取几率。结果证明,当时的选择还是有必要的。
小高同学在北京新东方北美项目部一对一全程班两年多的学习经历,可谓是跌宕起伏。无论是家长、学生还是老师,大家都不断体会着失落与无奈,但在这些失意背后,每个人都靠信念支撑着,不抛弃,不放弃。“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或许这就是教育需要达成的目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