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车领域比较出名的应该就是特斯拉了,这款车一经进入国内市场就受到众多消费者喜欢。但是终归来说,特斯拉不是国产车,对于有国家情怀的消费者来讲,零跑科技就是好的选择。就像零跑科技朱江明所说:坚持全域自研,为国人造豪车!
此言不虚,3月交付量破万,摘得4月新势力销冠的零跑,在5月初,带着全球首发无电池包CTC技术再次创下纪录,并发布首款量产该技术的新车型零跑C01。
如今,零跑已是增速最快的造车新势力,2021年同比增长443.5%。新车零跑C01发布后,4小时内预售订单超2.07万台。在开启预售后的48小时内,零跑C01的订单就突破3万台。截至目前,订单已超过5万台,成为中大型轿车新爆款。
可以说,当行业陷入供应链问题,面临“失速”时,零跑以技术沉淀和突破,冲出了自己的加速度。
“失速”并不是一个个性问题,本质上,是与“风”的博弈。
当新能源汽车市场从政策导向转为市场导向时,突发的疫情让整个市场“失了速”。如何提前把握风向从而驾驭风向,是整个汽车行业面临的主要难题。
零跑科技锚定自研,技术驱动市场价值的增长,“破风者”形象凸显。
而这一切成绩,都源于朱江明跨界造车时的一个坚定的决定。
将时钟拨回2015年,已过天命,实现财富自由的朱江明,毅然闯入新能源赛道。他下定决心,推动零跑进入全域自研的跑道。
接下来的7年,朱江明带领零跑,讲述了一个从零开始「破风」的故事。
七年磨一剑,底气从何而来?
朱江明的创业故事,始于1993年。
当时,朱江明与大华股份董事长傅利泉一起,5000元白手起家开始创业。
世纪之交,朱江明看到了视频监控录像技术数字化进入安防行业的机会。2002年,他靠着学习和钻研,带领团队研发出8路嵌入式DVR,成为安防行业独一无二的产品,一经推出,就从海外市场拿到了价值100万美元的订单。
从1993年到2014年,他从通讯传输领域跨到安防行业。他主导的HDCVI(高清复合视频接口)这一项技术就在全球申请了12项专利。
2014年,大华开始大规模量产基于HDCVI技术的同轴高清监控系统解决方案,价格比原来标清摄像机还低,效果从标清升级到高清,一举成为了全球产业的标杆。现在全球安防监控的摄像机有50%都采用了这项技术,也就是每年有1亿个摄像机都采用这项技术,HDCVI变成了事实上的全球标准。如今,大华股份也已做到了全球安防行业中的No.2。
或许从那时起,朱江明就意识到了「技术自研」对一家企业的重要性。
随着大华股份的发展和上市,朱江明早已实现了财富自由但他没有停下步伐。
2015年,他决定造车,希望实现人生第三次从“0到1”的进阶。
这个念头始于2015年3月,朱江明和几个朋友去西班牙旅游。当时,欧洲电动车产业起步较早,街边时常能看到雷诺的Twizy车型。对风向的预判,令他意识到新的机会来了。
同时,朱江明决心造车的理由也包含着理工男的家国情怀。他认为,目前为止在中国销售的汽车只有40%左右是中国品牌,约60%是外资品牌,后者则意味着外资主导、中国更多还是“制造”的角色。但显然这种情况需要扭转,就像手机、家电行业那样。
于是,2015年的圣诞节,零跑科技在杭州正式成立。
从零跑迈出造车第一步开始,朱江明就认定,只有技术自研才能掌握未来。
因此,与其他造车新势力不同,零跑从硬件到软件全部自主研发。只要是和电子相关的产品,都从底层开始打造。依托金华AI工厂,从电驱总成、电池包这些关键部件,再到车灯、汽车控制器、仪表等电子零部件,零跑实现了造车新势力企业中最高程度的研发和制造的垂直整合。
以技术「破风」,零跑的造车哲学
在新能源车这条红海赛道中,得技术者得天下。
而技术出身的朱江明,拥有IT领域知识的认知红利,在谈及零跑科技的标签时,朱江明也给出了三个字——“技术派”。而媒体对朱江明的定义,也一直是“超级工程师”。
零跑新发布的CTC技术,也正是由于朱江明本人在全身心投入工作时的“灵光一现”。
2016年,朱江明从手机电池由分离式变成机身一体化中获得灵感,提出了CTC电池底盘一体化概念。
一体化是行业趋势,但研发成本与难度也更大。目前,有相当一部分整车企业的电池相关技术,包括电芯、BMS、电驱系统等依赖于外部供应商提供。这使得业内很多车企,难以在短时间内应用CTC技术。
而一直深耕全域自研的积累,帮助零跑全方位掌握了新能源汽车的关键技术,这也是零跑能够率先应用CTC技术的重要原因。
零跑CTC技术相比友商取消了电池包箱体和上盖,只留有下托盘,没有电池包概念,车身结构更创新,制造工艺更严苛,研发技术更先进更极致。相较之下,特斯拉和比亚迪的电池底盘一体化技术,并没有取消电池包,更像是折中方案——PTC(Pack to Chassis)。
不仅如此,零跑发布的CTC技术方案,从软、硬件两方面进行了保障。
零跑C01上搭载的CTC技术,采用了“双骨架环形梁式”结构,电池下托盘与车身门槛和横梁有着更紧密、更牢固地连接,与车身电池舱形成高刚性的腔体结构,整车扭转刚度提升25%。车身刚度越强,车身耐久性、整车操控性和安全性也越强,同时也能减少车身异响与震动,提升车辆NVH性能。
与此同时,零跑CTC技术还减少了20%零部件数量,电池布局空间增加了14.5%,轻量化系数提升20%,综合工况续航也增加了10%,实现了整车电池结构与车身结构集成效率最大化。
反观目前特斯拉、比亚迪发布的CTC /CTB技术,电池包与车身结构是相对独立的,电池包和车身的安装方式和传统电动车没有本质区别,只是以电池包上盖替代了车身地板,电池包对提升车身刚度的贡献与传统电动车无异。甚至,比亚迪CTB技术还保留了座椅横梁,这意味着CTB技术只减少了一层车身地板,而非大的结构变化。
进一步来讲,完整的电池包结构也给特斯拉CTC技术的售后带来麻烦,如果遇到电池维修等问题,售后只能通过拆卸内饰来完成电芯检修;比亚迪CTB技术也需要拆卸并打开电池包来进行检修。反观零跑CTC技术预留了专门的检修口,电池系统的维修难度跟传统电动车相差不大,维修成本不会增加。
此外,零跑CTC技术还首创了AI BMS大数据智能电池管理系统,通过实时云端管理,给予用户触达电芯级的实时保护,让电池安全、电池寿命、电池性能得到全方位地提升。
在CTC技术发布会上,朱江明宣布将对智能动力CTC技术免费开放共享,让全球消费者共享技术进步红利。“新技术不应是壁垒,而是带动产业向上突破的阶梯。”他指出,一个人可以走得更快,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
坚守长期主义,零跑「驭风」领跑
如今,“加速度”初显,零跑全域自研的成绩正“多点开花”。
在发布会上,朱江明展示了一张2015年零跑成立之初的年会照片。
他介绍道,目前零跑所有的研发核心负责人,都是2015年加入团队的,例如电池负责人宋忆宁,电驱负责人巫存,智能驾驶与智能座舱负责人周洪涛,以及造型设计和整车研发的负责人曹力。
7年来,零跑科技整体专利数达到1581项。
回首这一路,从S01的首创八合一电驱、人脸识别启动的黑科技加持,到T03以技术破局,率先在纯电小车上实现L2级驾驶辅助。从C11的AI超级智能座舱、油冷电驱,成为中国首款搭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AI智能驾驶芯片的智能电动车。再到“一鸣惊人”的零跑C01中,首款全球电池包CTC技术的量产发布。
可以发现,零跑一直在全域自研的路上破风加速。
全域自研给零跑科技带来的优势,朱江明归结为三点。
第一,是产品竞争力。朱江明指出,“自研首先可以令整个产品线做得更加丰富。例如在智能座舱,零跑有25项功能都可以根据这个ID进行自动适配,只有控制器都是自研的情况才可以做到一体化。”
第二,是进化能力。在全域自研的加持下,零跑可以不断进行OTA在线升级,让产品得以在全生命周期发挥更大价值,提供更好体验。
第三,是成本优势。当全域自研的车型达到一定规模后,整体成本相较于非全域自研的车企竞争优势明显。当同级竞品因为成本控制“失守”价格区间时,零跑C11、C01则锚定20-30万元价格区间,以“越级满配”的产品力,媲美传统50万级的豪华车。
从前默默无闻的时刻,都是在为蓄势待发做准备。在自研路上,朱江明也大方承认,零跑坚持自研会让节奏延后一点,但这会让零跑获得更大的“加速度”。
技术创新带来的加速度让零跑科技抓住了弯道超车的机会,从成立至今一直坚持自主研发,这种执着和坚定是很多车企所不具备的,零跑科技的故事,也将“只有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的理念落地,做到了知行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