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链接:
https://www.commsat.cn/business/constellation.html SpaceX的星链项目本月还向太空发射了第二批60颗因特网卫星。像亚马逊,OneWeb这样的厂商正在大力发展卫星互联网工程,民营商业航天开始了进入2.0时代的脚步。
事实上,早在90年代,欧美就两次开发了地球轨道卫星网络。摩托罗拉、阿尔卡特、波音等公司先后推出20多个低轨星座方案此名民营商业航天1.0,当年由传统通信厂商主导,先后建成极具代表性的低轨卫星通信系统如铱星、ORBCOMM、Globalstar等。但是,由于市场定位、建设成本等原因,这三种系统被称为2000年先后停止的卫星通信互联争霸。
30年前,民营的商业航天通信1.0的发射是为了移动通信,而今天的卫星通信2.0则是为了争夺互联网制空权。
近两年来,受因特网经济大潮、微型卫星制造、发射成本降低等因素的推动,卫星互联网又赢了一波,其根本原因是地面移动互联网基础设施落后,传统用户没有了发展空间,地面竞争已经结束。
在SpaceX的星链计划中,特斯拉的创始人ElonMusk是首当其冲的,OneWeb是一家正在运营中的卫星网络公司,而巨头亚马逊则是一家进入市场的公司。并于明年在我国发布了“”并将投入示范应用。已投入使用的另一项项目是新成立的OneWeb卫星互联网项目。这个项目计划部署3千颗低轨道卫星,预计到2020年在北极的部分地区提供高速因特网接入。
其中最著名的是《钢铁侠》的《星链计划》,它是目前卫星互联网项目中的一项。这个项目原计划发射12,000颗卫星组成卫星网络系统,今年又提出了额外的3万个申请,总数将达到42,000颗,从而覆盖全球。现在已经有两批总共120颗卫星进入轨道,马斯克本人也通过卫星网络成功地发送了一个推文。
KuiperSystems是亚马逊的全资子公司,计划发射3236颗卫星,首次发射578颗。现在,一些卫星已经成功进入轨道,但是后续的发射问题还有待解决。德国的北极考察船正在使用它的卫星网络,根据实际测试,它的速度已经超过了100Mbps,大部分时间漂浮在38Mbps之前,120Mbps之后。
作为无线互联最大的应用国,我国不可能当仁不让地参与民营航天争夺战,可以利用100多颗因特网卫星组成卫星网络,建立一个天基宽带全球移动互联网络。第一颗技术验证星自2018年12月成功发射进入轨道后,在不同的天气条件、载体和商业场景下完成了功能和性能测试,成功实现了网络浏览、
微信发送、视频聊天、高清视频点播等典型互联网业务。下一年还要发射4颗商业实验卫星。
据联合国数据统计,全球尚有30亿人无法上网或无法高速上网,这些人大多生活在贫穷的老少边穷地区,目前无法使用移动基站,造成了主流人群与他们之间的全球数字鸿沟。正因如此,SpaceX等公司希望通过卫星互联网为偏远和落后地区的人们提供高速宽带。
90年代的卫星网络,定位于工业用户。例如海洋中的海洋,极地科考,无人区中的矿山或海洋钻井平台等网络接入困难的地方。如今,新型卫星互联网将向个人用户提供高速宽带。例如飞机和高速铁路可以通过卫星网络为乘客提供高速无线网络连接。边远地区的人们也不必再为运营商建设宽带而苦恼,直接通过基站接收卫星上网。把30亿人带到互联网上,将会给各大互联网公司带来大量用户,从而提升公司业绩。
但作者本人对卫星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并不确定。比如太空X即使用猎鹰9回收火箭也要发射700次以上才能发射40,000颗卫星,这需要资金。此外,星链项目还需要地面基站接收卫星信号,大量地面基站的建设与维护又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假如费用过高,用户当然不会使用,费用过低,收回成本还不知猴年马月。
数十万颗人造卫星在太空飘荡,提供因特网服务,近地轨道就能塞满吗?后来再去太空,还出了大气层,还不能撞到这些卫星,不是太难,是太危险,会不会空中交通阻塞了要来个星祸?但是堵车会限制线路,限制发射号限制吗?空管人员无法跟上步伐。
民营商业航天2.0需要空中交通指挥辅助还不算,最可怕的是,地球的质量变轻,速度变慢,破坏了地球,连线3.0万物物联又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