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成为一个合格的父母,情绪管理至关重要。对待孩子,家长们需要多点耐心,和孩子平等的沟通,“打骂式”教育无论是对孩子,还是对父母,都将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让我们一起,对体罚说不!
对孩子过分的溺爱和无条件的包容当然是不可取的,但同样的,打着“为了孩子好”的旗号,简单粗暴的将自己的想法和观念强加给孩子,也是错误的做法。
北京新东方小学全科教育老师建议孩子的思维方式和成人不同,在亲子之间产生分歧的时候,做为家长,应当主动走进孩子,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而不是采用暴力体罚的方式,逼孩子“就范”。
“不打不成器”、“棍棒底下出孝子”、“三天不打,上房揭瓦”等等在这些陈旧的错误观念的指引下,戒尺、巴掌、扫把看似赢了,却在无形中让孩子的生理和心理上承受着巨大的伤害和压力。
好的教育方式,从来不是挥舞着棍棒,大声指责谩骂的,而应该是言传身教,在孩子需要的时候陪伴在他们身边,给予他们鼓励。
孩子的思维方式,生活习惯、处事方式,都带着家长的影子,所以,要想孩子变成什么样的人,家长们首先应该在他们面前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实际行动来教育和影响孩子,才能让孩子信服,在孩子心中树立威信。
虽然很多家长都明白打骂孩子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式,但是总有一些熊孩子,好好说根本不听,屡教不改,实在没有办法了,家长们气急败坏,不由自主地就提高了嗓门,即使这样,孩子却还是支支吾吾,一犯再犯。
在心理学上,这个现象被称为心理防御机制。
这是一种潜意识的自我保护功能,是为了避免遭受精神上的痛苦、紧张、焦虑等负面行为,而做出的心理上的调节。
当孩子感受到家长的愤怒时,为了躲避这个环境,就会在潜意识中关闭了心门,选择了遗忘。
孩子们会承认错误,主动道歉,但其实他们早就遗忘了错误本身,只记住了那个大吼大叫的父母,以及想要逃离的自己。
对待孩子,请多些耐心引导,多些尊重理解。
“非暴力沟通”的概念是:要建立一个和平的世界就需要消除那些责备、羞辱、批评和苛求的语言,我们需要专注于彼此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让爱和尊重融入生。
当孩子犯错时,我们不妨也用这个方法与孩子进行沟通,做一个情绪稳定的家长,让孩子敢于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和诉求,远离暴力,让孩子在阳光、快乐的环境中健康的长大。
童年得到的爱,会成为他们长大后的光,也许你面前这个“不可理喻”的小孩,以后将有“不可限量”的成就。
愿每一位家长都能够用理性代替粗暴,懂得引导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