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444阅读
  • 0回复

关于11年级IB经济学究竟该怎么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冰城雪花
 

发帖
790
好评度
1562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1-04-21

  过去3年多的时间里,新东方国际教育甄老师完整带了3届DP学生,总计达到50多人。对于11年级IB经济应该怎么学,怎么教又有了新的思考。
  DP经济学什么,怎么考?
  11年级先学微观经济学,再学宏观经济学。高级(HL)比普通级(SL)学的内容要更多,在开学到来年3月,微观经济学部分HL的同学要多学习5个主题,包括生产与成本,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市场的特点与政府干预方案。在宏观经济学部分,HL和SL同学学习内容基本一致。
  教材选用上来看,北京地区IB学校主要使用以下牛剑大学出版社的两本教材。鼎石学校用的是牛津出版社的2020版的教材,而顺义国际、海嘉等学校用的是剑桥出版社出的第3版经济学教材。这两版教材差异不大。除去课本,以鼎石,海嘉为代表的一些国际学校还让同学们使用Kognity(电子课本),在上面自学一些内容。
  11年级上学期考试,限时论文写作是主要考察形式。这种考察形式,和12年级DP大考中的卷1(paper1)完全一致。有些学校完全使用过往真题,而个别勤快的老师,自创考题测试同学们。两道题目,第一题是回答解释定义,不需要输出观点。第二题是在回答问题的基础上,给出评价。少量学校,比如乐成,除去论文测试,还做了一些选择题(大考中实际没有选择题)和简单计算题测试,题目来源于A-Level考试真题,相信和老师过往的教学经历有关。11年级下学期考试,限时论文写作依旧是重头戏,但不少学校开始将简要案例分析(paper2),和数据分析(paper3 HL独有)的内容融入到测试中。每个学校每学期计入成绩的测试(summative test)有4至5次,基本上每个月测试一次,算下来,1年大概要考8至10次,考试非常频繁,这些成绩是学生申请时预估分的重要参考。鼎石等一些学校,还会在11年级下学期组织一次大考,学校内部称呼为模考(mock test),仿照大考形式,对同学们整年学习的内容进行测试,成绩纳入预估分。
  除去每月一次的正式考试,学习经济学的同学在每个学期还都要完成一篇内部评测(IA)的论文,一篇的主题是微观经济,另一篇的主题是宏观经济。学校老师判分,提交给IB总部审核,最终论文成绩直接计入最终大考总成绩。论文形式为对时政新闻的点评,并利用所学的经济学观点进行分析,同时做出评论。写作形式非常像华尔街时报或布隆伯格商业周刊中的评论版文章。
  经济难不难学,好不好拿分?
  同学们的痛点各异。
  对于鼎石、顺义国际、乐成这样的IB12年一贯制学校的同学,中学阶段(MYP)并没有接触过任何经济类的课程,所有的内容都是头一次接触。但这些学校的同学,好就好在,经过了长期的英文环境中的各类训练,输出观点,限时写作都比较在行。按照某个IB家长的点评就是,甭管对不对,他就是能说能写。这类同学,难在经济学知识点的理解上。知识点理解了,限时写作不是太大的问题。
  也许有的家长要问了,就DP阶段这些知识点,为什么老师讲了听不懂?答,因为部分校内老师,还真的是走laissezfaire的路线,完全不讲。一些根正苗红的IB学校,秉承IB精神,知识传授并不都是传统的讲练考,不少内容老师布置了让同学们自学。既有让HL和SL同学互讲的,也有让同学照着书自学的。形式各式各样,不少同学不适应这种独立探索学习的模式。
  对于在中学阶段学过IGCSE经济的同学来说,如果你在IG大考中拿了A*或A,学DP经济上手感觉会不陌生,大部分的话题在IG经济阶段中都接触过了。但是DP经济中的知识点,不管是深度,还是测试形式,都远远超过IG,实际上不可大意。如果在IG大考中还没拿到A或以上的成绩,本身知识点掌握就有问题,DP经济基本相当于重新学。
  对于公办国际部的同学来说,情况各式各样,有的之前学过IG经济,有的完全没有接触过。但以北京的十一和人大附ICC的IB项目同学来说,都是当年中考的佼佼者,在各自学校里,也是成绩最拔尖的一波,学习与考试能力俱佳。所以掌握知识点难度不大。
  不管是哪一类同学,在11年级都会面临这么几个挑战。首次正式考试不少同学都会栽了,理由很简单,之前从没接触过paper1的测试,没计时练过,抓不住写作重点。据我了解的北京地区IB国际学校老师,有一个算一个,都不会在第一个月就教给同学们如何去答10分和15分的题。最极端的,到了来年3月了,老师还没教过15分的题目咋写。
  第二个重大挑战,来自第一篇IA论文。一篇800字的文章,困住了太多同学。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类是语言能力没问题,文章选得不好,不好展开分析与评价;另一类是知识点理解贼清楚,英文表达差点意思,让我一个经济老师还得做写作老师的活;最让人犯愁的是知识点和英文都有点欠缺的同学,那批改讲评起来可是真费劲。
  家长您也许想问,论文批改学校老师难道不能找学校老师帮忙修改么?可以。IB的规定是校内老师只可以帮忙看一次。注意我用的是“看”而不是改,所以不要太指望学校老师能够精批。同时,基于我回收到的不下20个学校老师的评改意见,那真的比我偶尔写的课堂水反馈还要有过之而无不及。
  校内与校外的解决方案
  有些同学想在10年级暑假自学,推荐读一下学校的课本。想系统学一下的,可以看一下曼昆的经济学原理,作为入门。
  在校内学习,充分利用资源,对于有Kognity等资源的同学来说,要好好利用。上面知识点、练习题一应俱全。尤其是某些学校老师不太爱讲课的,Kognity可是自学的好伴侣。对于老师来说,要多主动发问,沟通勤快点,老师有办公时间的时候多去问问,给老师留下一个好印象。
  校外培训的补习,从过程上来看,要抓提前量,做好同步学的准备。从目标制定来看,好学生要“保六争七”,基础稍弱一点的同学要做到成绩“+1”。
  提前学在10年级升11年级的暑假进行,目标有两个,一是知识点的提前熟悉。把微观经济学的头几章学了,正式开学的时候学习成本就没那么高。不少同学第一学期经济学成绩不理想,主要是折在前面基础的章节上。第二是提前接触paper1论文题,并进行针对性的练习,获得相应批改。我在2020年暑假带了几个提前学的班级,第一次在课上加入了对于paper1题目的讲、练、考、评四个环节。在20年圣诞节,即11年级第一学期结束前,对教过的近30多个同学进行回访,问他们的感想。几乎所有同学都表示在暑假练习了论文题写作,对他们学校中应试帮助很大。这让我感到十分欣慰。
  同步学应该在开学后陆续进行,频率保持在每周一次。目标也有两个,第一,知识点上确保同学们当周学习的内容掌握,同时往前讲一点点。第二,针对每个月测试,筛选往年的真题进行练习。针对第二点,我做额外的说明。之前在带班课和1对1的时候,我曾经一度不在课上做任何论文题练习,因为担心过于耽误授课时间,所以要求同学们课后自行练习。但经过一段时间实践后,发现效果不好。由于11年级课业压力很大,且不少同学还有标化考试需要应付,课后根本没时间练。只听不练,就好似只吃肌肉粉不配上练习,一到考试就完蛋。后来,我们在同步班上,除去讲评知识点,一定要留一些时间,进行论文的提纲撰写练习,即起到了练习目的,也有效利用了时间,效果还是不错的。
  对于论文批改,应该做到帮忙把一下材料关,有空的时候再帮忙看一下内容。因为经济的论文批改,既要看文章,审内容,又要改语言,工作任务量巨大。摸着良心说,IA的批改只适合以一对一的形式进行。对老师和学生都有好处。之前带班课,我曾夸下海口,说每个同学的IA我都会改一遍,结果后来在IA即将截止的时候,天天要看文章到半夜1-2点,倒是也算陪同学们体会了一把不眠夜的感觉。
  如果来机构补习,追求效果是个逃不掉的现实问题。但客观来说,并不是每个同学都能有考7的能力,所以我觉得依据10年级的情况不同,制定保六争七,和加一的概念是更理性的选择。
  对于10年级结业时,托福成绩已经有100分,或雅思成绩7分,经过培训,学期成绩拿6分算是合格,7分就很棒了。有着比较不错的语言基础,那么解决知识点问题,拿高分问题不大。对于托福成绩在80至90多分的同学,成绩会出现比较大的波动,所以在10年级基础上涨1分是比较现实的目标(比如10年级MYP平均成绩是5分,6分就应该是目标)
  有些同学,尤其是在11年级,托福分数还不到80,雅思不足6分的,这个时候英文水平是最大的短板,经济老师很难系统解决英语问题。这个时候的核心矛盾,是英语水平不足以驾驭DP课程的问题,进而引发的校内课程听不懂,答不完,分不高的恶性循环。及时补习,提升英语水平,同时配上瘸腿科目的补习,才是解决之道。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