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下旬,浙江莎普爱思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对外公布了2018年度暨2019年第一季度财报,将大众的目光再一次聚集到这家存在争议的公司身上。尽管在最近一年多时间以来,莎普爱思不论从业务转型、发展方向、一致性评价以及专注公益活动中表现亮眼,但"神药"二字自带负面流量,此次财报依然引起众多媒体的解读。
事实上,单从纸面信息上看,莎普爱思药业2018年财报确实存在很大问题。
据财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6.07 亿元,同比减少 35.30%;实现营业利润-1.30 亿元,同比减少 173.1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6 亿元,同比减少 186.42%。
财报中提到,莎普爱思药业2018年度营业收入同比下降的主要原因为:受 2017 年 12 月有关自媒体报道影响,公司滴眼液营业收入同比下降 52.58%;这篇报道对莎普爱思药业的品牌美誉度产生负面影响,莎普爱思药业相关市场推广计划未能按原计划实施,导致中成药产品销售量大幅下降。
另外,财报中还提到,2018 年度净利润同比下降的主要原因还有收购强身药业时所形成的商誉出现减值迹象,公司预计计提商誉减值损失 17,815.72 万元。
这是自2014年莎普爱思药业在上交所挂牌后,首次出现亏损状况。加上近两年来,"神药"事件层出不绝,被陪绑的莎普爱思自然是媒体重点关注的对象。
但事实上,这份财报背后所蕴含的信息,亟待深入挖掘。
首先在计提商誉减持上,作为上市公司正常的财务操作,这一主动的排雷行为洗去了财务方面的隐患。如果扣除计提商誉损失影响,公司预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仍有 0.48亿元到 0.68 亿元。
更值得注意的是,在莎普爱思药业收购吉林强身时曾签订对赌协议,在未能完成业绩的情况下,2019年,莎普爱思药业将获得约5800万业绩补偿。在前两年的业绩补偿已经全部兑现的情况下,莎普爱思药业2019年多出5800万利润基本是板上钉钉。
除此之外,此次财报被众多媒体看空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莎普爱思滴眼液的功效受到质疑、公司拳头产品销售量下滑所导致的利润骤降等问题。但事实上,莎普爱思对治疗白内障是否无效,目前仍仅仅是存疑中。
2017年12月7日下午,国家药监总局正式要求莎普爱思药业方面开展一致性评价工作。随后,莎普爱思方面就发布公告称,公司已经在2016年6月就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产品的一致性评价研究,并未发现异常。
此次财报中同样明确显示,2018年年度,莎普爱思先后召开了苄达赖氨酸滴眼液药品上市后评价工作座谈会、苄达赖氨酸滴眼液上市后临床研究方案讨论会,公司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要求,委托专业 CRO 公司组织实施苄达赖氨酸滴眼液上市后临床研究,研究方案进一步咨询有关专家意见建议,并上报有关部门。
截至 2018 年底,莎普爱思已基本完成原研药处方及质量剖析研究、原料药研究、滴眼液处方筛选、配制工艺优化考察及包材对比研究等相关研究工作,实验室样品的各项质量指标与原研药基本一致,未发现异常状况。
此后,莎普爱思药业方面一直努力推进一致性评价相关工作的进展,从陆续传出的消息来看,业内猜测其一致性评价工作目前有可能进入到临床伦理研讨阶段。
从这一点上看,莎普爱思药业迫切想要拿到一致性评价的结果来"自证清白",其对通过一致性评价也非常有信心。而财报中所提到的"存在未能通过一致性评价的风险",也仅是出于文字上的严谨。
因此,在一致性评价未能出台之前,不管是财报现状还是舆论,都无法对莎普爱思药业盖棺定论。如果莎普爱思届时真的通过一致性评价的话,作为此前临床大量使用苄达赖氨酸滴眼液将再次出现销售增量,以填补白内障用药空白。
当莎普爱思摘掉"神药"帽子的时候,势必会重现《苹果日报》恶意抹黑霸王防脱致其市值大跌的场景。那时候的舆论场上,会异常难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