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464阅读
  • 0回复

与G05车友群的大足石刻之行【1】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不会酷黑
 

发帖
2001
好评度
4294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9-12-29
  我一向讲究错峰出行。所以这次去大足石刻我们也是特地错开了各种旅游高峰期去的。不得不说,买了车之后再加个车友群,生活确实会有不小的改变。这次大足石刻之行就是和我在车友群里认识的几个朋友一起去的。与车友一起去旅行,相较和朋友一起出去,感觉上还是有些微微的不同的。具体是啥我也说不清楚,大概就是有了“斯威G05”这个共同的话题和归属感吧~
  
  
  
  
  
  想起三个月前家里还没有买车,我的娱乐就是宅在家里吃吃喝喝加上网。现在看来,简直太颓废了。有了车之后去哪儿都方便了,就基本上天天都开着车到处逛。生活上确实是充实了很多哈哈哈哈哈,不过也多了一笔“油费”这项开支~  但千金难买爷乐意,这笔油费算下来还是划得来的,况且我出行的时候都不会太堵,这台车的油耗也不算高。
  
  
  
  
  
  
  
  一提到中国的“石窟”很多人立刻想到的是所谓三大石窟,即莫高窟、云冈和龙门石窟。其实在“石刻之乡”的四川大足县也有个极具看点的石窟。
  
  
  
  它位于距离重庆165公里,从晚唐到宋代这里前前后后雕刻了5万多尊塑像,分布在县内70多处,宝顶山连同北山、篆山、石门山及南山等石窟群被世人称为“大足石刻”,与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鼎足而立,竞相媲美。
  
  
  
  古人开凿这么宏伟的石刻,借用这些沉默的石像,要向后人传达怎样的隐喻?
  
  
  
  据有关资料介绍,大足石刻的始作俑者是一个叫韦君靖的地方官吏,这个人打了一辈子的仗,杀人如麻,但令人费解的是他却是个佛教徒,担心有一天大开杀戒的他会下地狱,于是韦君靖想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四川盆地历来就是一片富足的土地,自古以来就流传着“蜀稻熟,天下足”的美誉,而大足更是川东的天府之国。唐朝中晚期唐玄宗和唐僖宗的入蜀,给人杰地灵的四川又带去了大量的人才,在文化和艺术上有了大量的人才储备。
  
  
  
  精明的韦君靖把这种资源运用的加到好处,他在北方来的难民中招募了大批的画师工匠,他自己掏腰包,在公元892年的一天,开始了大足北山崖壁的凿刻,先后凿刻了毗沙门天王和千手观音,从此打开了中国继云冈、龙门之后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大规模石刻造像的序幕。
  
  [img]http://i1.fuimg.com/704052/8a902c7812a5a5cd.jpg[/img]
  
  此后这种大规模的造像被不同信仰的人所效仿而一发不可收。传说披着中国古代将领铠甲的毗沙门天王就是按照韦君靖本人形象雕刻的,这也促成了大足印度佛像的本土化转变的原因之一。
  
  [img]http://i1.fuimg.com/704052/7408e6f3bacb1f2b.jpg[/img]
  
  [img]http://i1.fuimg.com/704052/873394311cd42276.jpg[/img]
  
  在众多主持造像的人中,还有一个人是不容忽视的,这就是宋代密宗大师赵智凤。他主持开凿了宝顶山石刻,前后历时70多年。
  
  [img]http://i1.fuimg.com/704052/9955567f496ded08.jpg[/img]
  
  [img]http://i1.fuimg.com/704052/62e29817e8b0bb89.jpg[/img]
  
  [img]http://i1.fuimg.com/704052/e33ba9d50d710fb1.jpg[/img]
  
  大足石刻以宝顶山石刻最为宏大。与北山的石刻相比,除了兼具玲珑精巧,形象生动之外还以气势磅礴,雄伟壮观而令人惊叹。近万尊形态各异的佛教造像,紧紧密布在长达500多米的陡峭崖壁之上,蔚为壮观。
  
  [img]http://i1.fuimg.com/704052/f34481a81aaba1f9.jpg[/img]
  
  [img]http://i1.fuimg.com/704052/70e51f33ab78c044.jpg[/img]
  
  在这个形似马蹄的山坳里,护法神像、华严三圣、千手观音、十大明王等佛教形象从崖壁脱胎而出,虽历经千百年的风霜雨雪,依旧栩栩如生,给今人以极大的心灵震撼。
  
  [img]http://i1.fuimg.com/704052/7bb47057ae4a0f90.jpg[/img]
  
  [img]http://i1.fuimg.com/704052/085adbc524656d63.jpg[/img]
  
  佛涅盘像面容宁静慈祥,两目微睁,释迦灭度前的神情,表现淋漓尽致。大佛身旁十余弟子半身如平地涌出,这些造像手捧香花、水果、茶食、宝珠衣,表情凄苦,流露出释尊即将远去,弟子们出自内心的不舍与依恋之情。
  
  [img]http://i1.fuimg.com/704052/bed9b248c518b0e1.jpg[/img]
  
  【待续】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