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501阅读
  • 0回复

警惕新型电信诈骗 假冒“借贷宝催收人员”让你还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妍份天空
 

发帖
168
好评度
31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9-11-15

  “有钱就(骗),见缝就钻”是(骗)子的基本特点。最近,出现一种新型的诈(骗)手法:催收!一些(骗)子会冒充**机构催收人员给借款人收欠款,然后装进自己的腰包。而借款人呢,不仅欠款没还上还莫名其妙地被(骗)了一大笔钱。
  

  穆先生最近很恼火,频繁接到了自称借贷宝催收人员的催收电话,每天不断发骚扰信息,群发消息给他的朋友亲戚,给他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困扰。不堪其扰的穆先生只能报(警),(警)方联系借贷宝平台才发现遇到了(骗)子,借贷宝平台贷后服务只提供电话提醒和法(律)诉(讼)服务,根本就没有这类工作人员。
  (骗)子的套路尽管会有些老套,但总有人上(当)受(骗)。据办(案)民(警)介绍,(骗)子的套路一般是谎称**平台不方便完成还款操作,需要通过其他方式转账还款,然后引导借款人添加“客服”微信,期间会有言语(威)胁及(恐)吓,以此进行心理施压。之后犯罪分子挂断电话,等着借款人**信。借款人接到电话会蒙圈,加上好奇和害怕会选择去添**信。大部分人对借款都只会记得大概!甚至不知道自己是否还完,(骗)子利用借款人这种心理进行诈(骗),找出各种原因说你已经逾期要还款,需尽快处理,让直接转账到公司账号。
  

  那么,怎么区分是不是平台来电呢?关于电话号码这类“黑卡”产业链,行业从业人员小王说,“催收人员一般都会买很多这样的手机号。”一般会买网络电话或者实体号,网络电话是虚拟号,不显示来源;实体号分身(份)证实名注册的和非身(份)证注册的号,实名号一般是买的冒用别人身(份)证注册的号码,即使查找号码主也查不到催收员本人,非实名认证的号多为170、171开始的电话号码段。
  相比“黑卡”产业链,催收员口中的“爆通讯录名单”更让借款人细思极恐。借款人费尽心思想隐瞒欠钱的事情,结果一通电话弄得人尽皆知,不仅丢了面子,就连家人都不知该如何面对。
  为什么假冒借贷平台的催收人员能准确说出用户身(份)信息?通讯录名单又是如何得手的?
  据办(案)民(警)介绍,一般这些人会从不法渠道获取借款人信息,从而实施诈(骗)。“这是一个成熟的灰色产业链。它基本打包售卖,根据名单质量价格不一,100条个人信息1000块到几万块不等。信息卖得很快,这家卖给那家,那家再卖给下家。” 正是这些隐秘的产业链支撑起了催收产业,一环扣一环,犹如“死结”。
  民(警)温馨提醒,不管从什么平台借款,一定要通过官方渠道及时还款,切勿轻信任何对私还款;还款之前,一定要明确自己是从哪个平台借的。如果接到催款电话请提高(警)惕,第一时间联系平台客服确认,是否欠款有逾期、逾期金额是多少;面对暴力催收,要敢于寻求法(律)援助,如果实在不确定,请及时拨打110报(警)电话咨询。
  行业专家分析认为,催收行业这类多元化的技术手段“诱惑”,让其陷入更多道德与法(律)困境,比如,催收债务的采集信息过程中容易触发的(隐)私(侵)犯,短信与电话催收中容易突破的“软暴力”边界等。催收业的现状,更像是在撑着平衡杆走钢丝,平衡杆的两端是道德底线与法(律)底线,任何一端失衡,即有可能面临跌落,而脚下是(涉)黑与违法的深渊。催收是不是毒蛇猛兽,是应该一刀斩头,还是关在笼子里,对制度和行业净化,都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管是贷前还是贷后,都需要大家擦亮双眼,提高(警)惕,以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