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552阅读
  • 0回复

假如没有上大学,你会错过什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同城在线
 

发帖
2425
好评度
4231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5
1
知乎上有几个问题经久不衰。
比如“你在哪一刻体验到了贫富差距?”、“你身边的朋友是如何低调炫富的?”、“一个人能低调到什么程度?”、“哪一刻让你终于意识到了和对方阶层不同?”
说实话,这些问题总是很能击中大家的痛点,引起大家的共鸣。
但很少有人发现,所有这些问题下的回答,都有一个共通点。
而社会的真相就隐藏在这个不为人知的共通点中。
那就是:无论这些答案里写的是穷到极致还是富到流油,绝大部分回答的主角,都是“我一个同学”。(特别注明:第一个发现这个点的是知乎@白心子同学)
这说明什么?
无论你来自何地,家里是何情况,只要你考入了大学,都有机会和来自不同阶层的人产生交集。
40多年前,第一次恢复高考的冬天,凛冽的朔风中,有570万人走进了关闭了十余年的考场。
多少人的命运就将在这里迎来真正的转折,无数面朝黄土背朝天、手握锄把的农家娃通过自己的努力,进入了城市,改变了人生际遇。
十年寒窗苦读,慈母的泪水,父亲的汗水,背负的一整个家庭的期望,在一场中国相对最公平的考试后,迎来自己的艳阳高照,或是大雨滂沱。
这样的成长通道虽然在变窄,寒门学子考入名校似乎也越来越难。
但不可否认,在当代中国,大学教育仍然是实现阶层流动的真正捷径。


2
知乎上还有一个热门问题。
叫“假如没上211和985,你会错过些什么?”
下面的回答,一大半都是在借机低调炫耀读了985和211会如何。
还有一些人,则酸溜溜地说着:读了985、211又如何?还不是在给中学毕业的老板打工。
我的学校可能没有那么好,所以就没去凑这个热闹了。
但即使只是考上一所普通的大学,它所带来的意义有时候也是无法估量的。
我曾经写过我的一个读者小吴,中专毕业后在老家开了五年彩票店。
31岁的他没事刷知乎,大概也是天天看类似 “假如没上211和985,你会错过些什么?”这种回答。
当他看到那些名校学生们难以掩饰的优越和各种花样秀生活时,内心深处难免会产生深深的渴望:
自己什么时候也能像他们那样去读书,找一份好的工作,看到更高更广阔的世界。
他在知乎上给我写了很长的私信,里面最让我触动的一句话是:
我都31的人了,还没想好自己该怎么办,挺失败的。
因为事关别人的未来,我想了一天的时间才最终回复他,内容也很长。
核心的观点就是:认清自己的现状,明白自己的处境,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定下一些可以突破的目标,然后脚踏实地一点点地去完成。
最终,小吴决定边经营彩票店,边准备自考大专,同时自学英语,报考初级会计师。
今后希望能到企业去做财务人员,成为一个有一技之长的人。
这样的目标对很多大学生而言,几乎是个起点。
对他而言却难如登天,多少年不学习了,31岁的人从头来过,谈何容易!
中间我们失去联系2年多,就在我对这件事已经不抱任何希望的时候,去年年底,他突然给我发了私信,内容几乎让我泪奔。
就在无人关注,无人鼓励的几百天里,他一个人默默地重新捡起课本,学英语、学经济法、学政治……
继续坚持着自己当初定下的路,虽然并不是什么名校,但读完一所大学专科,依然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命运。
现在的他,一边在企业里认真工作,一边继续进行着学习,准备着自考本科和注会的考试。
那些卖彩票的时候朝不保夕、得过且过的日子,已经离他远去了。


3
我还有一个读者小高。
是一个深受原生家庭之害的女孩。
她的父母只是把她当做一种投资,几乎没有感情可言。
当她没有完成父母期望她“留学”的要求,反而出国后就因为生病回来了,让他们感到“没面子”“丢脸了”的时候,她的父母几乎抛弃了她。
她的病持续了近5年,那也是她人生最黑暗的5年。
她的父母只管喝酒打牌,每次看病都是她一个人约车去,约车回。
她有一次请她父亲为她联系一个病友。
她父亲忘记了,之后还满不在乎地对她说“你生病是你的事,不要找我”。
她住院的时候,父亲只在一次喝醉后过来“大闹病房”,连旁边的病友父母都诧异地问:这是你女儿吗?
小高在给我讲这些的时候,说过一个最让她心碎的事情。
她的父母曾经打过一个比方,说她是股票,而股票的意思就是追涨杀跌,当她快清盘的时候,当然没有价值要抛掉了。
她一结婚,父母就迫不及待将她和爱人一起赶出家门。
而那时候,她的病正是最重的时候。
因为生病,她怀了孩子也没敢要,就在身体刚撑得住就出去找工作。
这是她人生的最低谷,也是一切“否极泰来”的起点。
因为大学里英语特别好,过了专业8级,凭借这一专长,她进了一个少儿英语培训公司。
3年后,她积累了经验和客户资源,开始自己创业。
如今,她的身体恢复了,有了自己的宝宝和一份收入不错的事业。
那么多年里,她一直背着原生家庭的痛在前行,就像带着她的病在生活一样。
如今,她终于跳出了原生家庭的束缚和伤害,变得积极乐观,充满希望。
她告诉我,她在最惨的时候,没有出去玩,也不找父母吵闹,就每天躲家里看书,读书,记笔记。
她订了六个课程,早上不上班的时候学两个小时,下午没事又学,见缝插针地学了很多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关于人生观价值观的干货。
她说:学习带给人的力量是巨大的,也是无穷的,尝过一次学习带来的甜,就再也停不下来了。
我的每篇文章她几乎都会看、会留言(真的、真的,非常感谢有这样读者的支持,我其实也都看到了,深夜里写到这里,就觉得感动到不行)。
她加了我的微信,偶尔还会给我提一些很好的建议。
在我们交流聊天的时候,她有感而发地说过一段很动情的话:
虽然很多人都在抨击阶层固化,可是与以命相搏求得仅仅是生存相比,我们这一代只要愿意吃学习的苦,就不会太差。

4
上面的两个,都是“栩先生”读者群里,两个真实的故事。
我相信,这样的故事在关注“栩先生”、愿意和我一起成长的读者们身上,还有很多。
他们让我感慨于,具有同样正能量、一心向上的人,终归会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聚到一起。
他们也让我觉得,我每天写文章,坚持更新是有意义的。
是几十万这样的读者,共同成就了“栩先生”成长。
更重要的是,这样的读者和交流,也会给我带来激励与启发。
因为我自己,就是一个因读书而改变命运的人。
我出生的小山村很偏僻,曾经是省级贫困村。
打小没吃过几顿好饭、没穿过什么好衣服、也没见过什么好东西。
大学以前,每个周末节假日都要在田地里摸爬滚打——我在家里吃的每一粒麦子、每一碗饭、每一滴油,都是我和父母亲手种出来的。
小时候进一次县城都会觉得非常稀罕,看着县城里玲琅满目的商品、穿着鲜艳衣服的城关小学学生、一眼望不到头的楼房。
我无数次地觉得,我长大后要是能在县城里买个房子,住在这里,就简直不得了了。
但很可惜,我从小并没有很强烈的改变命运的奋斗之心,也没有特别刻苦的学习,而是仗着小时候脑子灵光,就那么有一搭没一搭地学着。
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因为我那敏感脆弱的玻璃心,深埋心底的自卑感,以及那可笑的倔强固执,我曾经有过多次沉沦。
几乎每一次我都觉得我已无可救药,想象着自己以后回老家掘土种地的样子。
在大学里更是一事无成,一周有超过五天的时间都在校外的网吧包夜玩游戏,父母给的生活费、学院给的助学金,我几乎全部献给了点卡。
读大学的整整四年,我父母都没舍得买票来看我一次,也根本不知道我在学校时的状态。
对他们来说,出一趟远门的费用,又可以为家里的田地买多少种子化肥了。
我那时候想,我如果因为沉迷游戏、经常挂科而被学校开除,远在老家的父母可能永远也不会知道。
这样的想法,让我的心就像滴血一样痛苦。
在那些年里,我曾经有过对家庭的抱怨,有过对命运的不甘,有过对人生际遇的种种愤怒和无助。
可幸运的是,我最终没有让自己真的陷入无止境的底谷中,而是在大学毕业后慢慢走回正轨,且因为我曾经的颓唐和荒废,更使得我在工作后想要努力地去弥补。
我现在回头去想。
我能从这山里走出来,走出县城,走出省城,来到北京,能够改变父辈们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命运,除了学习没有别的更大的理由了。
无论我来自哪里,曾经怎样叛逆、又怎样颓废过,最后的最后,我仍然走了一条普通人走的路,从小学考进初中,初中考进高中,高中考进大学。
从山村小学到县里的中学,我每往前走一步,都会有很多曾经一块上课、一块玩耍的同学离我远去。
到高考的时候,我辗转打听到我小学时的同学,考入大学的不到十个人,而考上一本的只有3个人。
虽然我知道社会依然不公,城乡贫富差距明显,普通人可能终其一生都没有真正跃入高层、一朝高升的机会,但至少——
请记住,真的是至少,只要你还在坚持学习,那么,这个社会至少会给你一条能自食其力、甚至走向中产的机会。


5
我无数次地想过,如果我没有通过学习这条路,没有考上大学,留在老家能干些什么?
大概也就会像我的母亲那样,受尽白眼,劳累一生。
我的母亲,是70年代的中专生。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她因为户籍和成分问题,最终没有留在城市,而是回到农村,当了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民。
想象一下,一个过去十多年里都在上学,没怎么干过农活的“知识女性”回到当年的农村会怎么样?
大家都尊敬你,觉得你有学问?
不,世界没有那么简单,人与人之间也不会那么美好。
因为身材瘦弱,肩不能挑、手不能提,干什么都比别人慢,母亲在当农民的几十年里吃尽了苦头,也受尽了委屈。
她的学历文化,她的衣着打扮,她的衣着打扮,她的与众不同,她的“笨手笨脚”,都成了农村里那些大姑大妈们的笑料。
甚至因为她不会骂脏话,说话总喜欢讲“四个字的词”,也成了被嘲笑的对象。
这样的生活持续了三十多年。
半辈子的重体力劳动,对她的身体造成了几乎不可磨灭的损伤。
我大学毕业后,第一次认真去看母亲,才发现她的腰早已被沉重的农活压弯,头发白了,走路很慢(因为关节疼),饱经风霜的脸上全是苍老的皱纹。
在真正靠天吃饭,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眼里,再美好的“田园生活”都是身心难以承受、又不得不承受的沉重负担。
也因为此,我几乎从小就无法欣赏“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之类的田园意境。
因为这对我和母亲而言,就意味着无数个早出晚归、饿着肚子干重体力活的日子。
从来就没有什么贫穷和苦难值得歌颂炫耀。
一代人就应该比上一代人更有追求,生活得更美好。
否则,我们社会进步的意义何在?


6
大学毕业3年后,我将母亲接到了城市里生活。
有一年的冬天,我带她去看了一部贺岁片。
电影散场后,我们散着步往家走,母亲突然意犹未尽地说了句:
我上一次看电影,还是40多年前读中专的时候哩!
我的泪水一下子就涌出来了。
这句语气平淡的话里,包含了她多少次的等待、多少年的不甘啊。
我的母亲也曾经拼命学习,但因为那个特殊的年代,最终没能改变命运。
直到四十多年后,才因为下一代的学习成长,迎来人生的转折。
所以,我坚信,学习能够改变命运,我不是被学习改变了一次命运,而是改变了至少三次命运。
一次, 让我进入大学,有了和不同层次的人产生交集的可能。
一次,让我从工作中奋起,给了我绝境逆袭、自食其力的可能。
一次,给了我努力创造条件,让父母过上更好生活的可能。
这样的学习,不只是学校里的学习,而是无论何种境遇、无论你已毕业还是辍学,只要你还没放弃学习,还在通过各种方式充实提升自己。
那终有一天,你所经历的这一切、你所看过、想过的这些东西,都会成为你未来人生最大的一笔财富。
所以,我最后只有三句话。
没有读大学,你将会错过很多。
但假如放弃了学习,你会错过什么?
最大的可能,你将永远也不知道自己错过了什么。

  本站是提供知识分享空间,所有内容版权均归原创发布者,不代表本站观点。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联系删除。

同城中国网 中国第一家B2C 020综合营销门户网站及电子商务平台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