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764阅读
  • 0回复

十二生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同城在线
 

发帖
2425
好评度
4231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9-01-02
十二生肖
中国民俗文化13个含义
十二生肖,又叫属相,是中国与十二地支相配以人出生年份的十二种动物,包括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十二生肖的起源与动物崇拜有关。据湖北云梦睡虎地和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秦简可知,早在先秦时期即有比较完整的生肖系统存在。最早记载与今相同的十二生肖的传世文献是东汉王充的《论衡》。 十二生肖是十二地支的形象化代表,即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随着历史的发展逐渐融合到相生相克的民间信仰观念,表现在婚姻、人生、年运等,每一种生肖都有丰富的传说,并以此形成一种观念阐释系统,成为民间文化中的形象哲学,如婚配上的属相、庙会祈祷、本命年等。现代,更多人把生肖作为春节的吉祥物,成为娱乐文化活动的象征。 生肖作为悠久的民俗文化符号,古往今来留下了大量描绘生肖形象和象征意义的诗歌、春联、绘画、书画和民间工艺作品。除中国外,世界多国在春节期间发行生肖邮票,以此来表达对中国新年的祝福

中文名十二生肖外文名12 Symbolic Animals
别名十二属相地区中国及东亚地区
意义纪时 民俗 信仰 文学 艺术 收藏更多
文献考证

6
生肖1975 年12 月,湖北云梦睡虎地发掘出两批秦代竹简,其中有关“盗者”的内容:
“子,鼠也,盗者锐口,稀须,……丑,牛也,盗者大鼻长颈,……寅,虎也,盗者状,希须 ,面有黑焉。卯,兔也,盗者大面头。辰,盗者男子,青赤色……巳,虫也 ,盗者长而黑蛇目。午,鹿也,盗者长颈小哘,其身不全。……未,马也,盗者长须耳。申,环也,盗者圆面……酉,水也……戌,老羊也……亥,豕也。”
上述与今天生肖次第基本相同,但辰未写生肖;午对鹿;未对马;戌对老羊。1986 年4 月,甘肃天水放马滩秦代墓葬出土甲、乙两种《日书》竹简,年代与睡虎地秦简相近。甲种竹简也有盗者的记录:
子,鼠矣。 丑,牛矣。 寅,虎矣。 卯,兔矣。 辰,虫矣。 巳,蛇矣。 午,马矣。 未,羊矣。 申,猴矣。 酉,鸡矣。 戌,犬矣。 亥,豕矣。该记录生肖与地支的对应关系与现代相比,除“辰虫巳鸡”外,其余完全相同。
诗经·小雅》载“吉日庚午,即差我马”,反映午马相对。但学者指出,秦简的午对应鹿而非马,午马不过是巧合。最早完整记录十二生肖且与今相同的是东汉王充的《论衡》。《论衡》卷三《物势篇》:
”寅木也,其禽虎也;戌土也,其禽犬也;丑未亦土也,丑禽牛,未禽羊也。木胜土,故犬与牛羊为虎所服也。亥水也,其禽豕也;巳火也,其禽蛇也;子亦水也,其禽鼠也;午亦火也,其禽马也……午马也,子鼠也,酉鸡也,卯兔也。水胜火,鼠何不逐马?金胜木,鸡何不啄兔? 亥豕也,未羊也,丑牛也。土胜水,牛羊何不杀豕?巳蛇也,申猴也。火胜金,蛇何不食猕猴?“同书卷二三《言毒篇》则云:
”辰为龙,巳为蛇,辰巳之位在东南。龙有毒,蛇有蜇,故蝮有利牙,龙有逆鳞木生火,火为毒,故苍龙之兽含火星。“可见,最迟在东汉十二生肖已全部定型。 清代梁章缸在《浪迹丛谈·续谈》也转述《论衡》的记载。
《 北史·宇文护传》记述后周宇文护的母亲在齐的信:“ 昔在武川镇生汝兄弟,大者属鼠,次者属兔,汝身属蛇。”这是以生肖联系出生年见于正史的较早记载。
起源介绍
古文献记载未解决十二生肖的文化源头,古今学者对此众说纷纭。
星宿说
古人将黄道与赤道附近的恒星分为“二十八星宿”。二十八宿也分别代表一种动物。古代将周天等分十二分,用十二支表示,而十二支配属生肖,生肖与二十八星宿存在对应关系。 明代大学士王鏊认为,二十八种动物配属二十八星宿,并“以七曜统之”,成“女土蝠虚日鼠危月燕,子也”的格局。 清代李长卿在《松霞馆赘言》认为,二十八宿配动物“即前十二属加一倍者也“,“亢金龙,辰官也,角木蛟附焉。蛟,龙类也”,体现十二生肖为基础凑齐二十八种星宿动物。 但该说难免有附会,二八星宿配动物的记载要晚于十二生肖。
岁星说
木星十二年运行一周天,从木星位置可确定年度支序。《玉函山房辑佚书》认为每十二年,“三岁穰,三岁毁,三岁康,三岁旱”,另说是“天下六岁一穰,六岁一康,几十二岁一饥”。 植物兴衰和动物生活环境存在周期,食草动物(鼠、牛、马、羊)和肉食杂食动物在不同年份的生活条件大不相同,不同年份出生的人如能模仿当年生长旺盛的动物,从而形成生肖动物,以此推定动物兴衰与木星年有关,十二生肖和十二辰相统一。

图腾说

十二生肖图腾原始社会的先民常用某种动物、无生物或自然现象的图形作为本氏族的保护神和标志,即 图腾。《山海经》诸如人和野兽的混合形象形象就是远古各地的 图腾神。 夏族的图腾是熊或鱼,商族的图腾是 玄鸟, 周族的图腾则有龙、鸟、龟、犬、虎诸说。十二生肖除龙为虚幻之物,其余皆是日常可见。其中可分两类,即“ 六畜”(马牛羊鸡狗猪)和“ 六兽”(鼠虎兔龙蛇猴),前者是人们为了经济目的而驯养,后者则一定程度骚扰人类生活,先民对其心生畏惧的动物。因此这些动物被作为本氏族的名号标记来崇拜。民族学者刘尧汉从彝族的图腾遗迹,反推“十二兽历”的来源,桂西彝和毛道彝的十二兽历法将人与纪历十二兽同列,“是原始人人兽不分的思想意识在现实的遗留”。至今彝族仍用十二兽历纪日并用于集市之名(如虎街、兔街)。《史记·五帝本纪》记述黄帝“教熊罴貔貅躯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文中所言是各部落图腾,绝非真有降龙伏虎本领。十二生肖来源于原始社会的图腾崇拜,成令人信服的学说。
外来说

清代赵翼在《陔余丛考》中,“盖北俗初无所谓子丑寅卯之十二辰,但以鼠牛虎兔之类分纪岁时,浸寻流传于中国,遂相沿不废耳”,认定生肖的外来性质。郭沫若在《释干支》中,认为生肖源于巴比伦的黄道十二宫,汉代西域诸国仿十二宫而造十二生肖。古希腊、古埃及、巴比伦等古国也有类似的十二生肖,仅动物不同,由此中国的生肖也许并非首创。但秦简的出土推翻此说,世界各国都有类似的动物崇拜,反加强图腾说的合理性。
取数状况
生肖取数十二,暗合古人对自然现象的归纳性认识。中国先民感受到寒暑交替,植物枯荣的周期,以之为“一岁”。月亮的盈亏周期也与“岁”相关——十二次月圆正好一岁。用木星作为年的周期,“岁星”绕行一圈刚好十二年。《 周礼·春官·冯相氏》云:“掌十有二岁、十有二月、十有二辰”,除计年计月,十二也用做计量时辰。
十二也经常用于其他方面。《 左传·哀公七年》中载,“周之王也,制札上物,不过十二。以为天之大数也。” 《 国语·晋语四》记,“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 《 后汉书·苟爽传》云:“故天子娶十二妇,天之数也。诸侯以下各有等差。”“十二天象”又是古代对天气的统称,即 暗、 阴、 雨、 雪、 冰、 雾、 露、 霜、 风、 沙、 雷、 电;” 十二经脉”是中医对人体经络的认知;古代音乐有“十二律”;饮食有“ 十二食”;穿衣有“ 十二衣”……
排序状况
生肖动物秉性各异,古今学者一直对其选取和排列提出众多观点,但每种观点又难以自圆其说。
民间故事说
轩辕黄帝要选十二动物担任宫廷卫士,猫托老鼠报名,结果老鼠忘了,从此猫见老鼠就寻仇。原本推牛为首,老鼠偷偷爬上牛背占先机。虎和龙不服气,被封为山神和海神,排在牛的后面。兔子不服,要和龙赛跑,兔子跑到龙前面。狗不乐意,一气之下咬伤兔子,被罚倒数第一。蛇、马、羊、猴、鸡之间还经过一番较量,最后猪跑来占据末席。该传说还解释生肖为何无猫。其实远古中国无猫,家猫传入中国时生肖早已形成。 这个近似于儿童故事的传说,远不是对问题的科学解释。

动物习性说
清代刘献延《广阳杂记》引李长卿《松霞馆赘言》:子何以属鼠也?曰:天开于子,不耗则其气不开。鼠,耗虫也。于是夜尚未央,正鼠得令之候,故子属鼠。地辟于丑,而牛则开地之物也,故丑属牛。人生于寅,有生则有杀。杀人者,虎也,又,寅者,畏也。可畏莫若虎,故寅属虎。卯者,日出之候。日本离体,而中含太阴玉兔之精,故卯属兔。辰者,三月之卦,正群龙行雨之时,故辰属龙。巳者,四月之卦,于时草茂,而蛇得其所。又,巳时蛇不上道,故属蛇。午者,阳极而一阴甫生。马者,至健而不离地,阴类也,故午属马。羊啃未时之草而苗,故未属羊。申时,日落而猿啼,且申臂也,譬之气数,将乱则狂作横行,故申属猴。酉者,月出之时,月本坎体,而中含太阳金鸡之精,故酉属鸡。戌时方夜,而犬则司夜之物也,故戌属犬。亥者,天地混沌之时,如百果含生意于核中,猪则饮食之外无一所知,故亥属猪。此说从昼夜十二时辰的角度解说地支和肖兽的配属。持论即有先天不足,十二地支及生肖最初用来纪日、纪年,标记时辰是使用范围扩大的结果,有些解释显得过于牵强。

五行阴阳说


十二生肖五行阴阳说明代叶子奇在《草木子》指出,十二种动物被安排是因为形体缺憾。“术家以十二肖配十二辰,每肖各有不足之形焉,如鼠无牙、牛无齿、虎无脾、免无唇、龙无耳、蛇无足、马无胆、羊无神、猴无臀、鸡无肾、犬无肠、猪无筋,人则无不足也。”
但明代学者朗瑛在《七类修稿》反驳:“庶物岂止十二不全者?”他提出“地支在下”,别阴阳当看足趾数目。鼠前足四爪,偶数为阴,后足五爪,奇数为阳。子时前半部为昨夜之阴,后半部为今日之阳,正好用鼠来象征子。牛、羊、猪蹄分,鸡四爪,再加兔缺唇且四爪、蛇舌分,六者均应合着偶数,属阴,占六地支。虎五爪,龙五爪,猴、狗也五爪,马蹄圆而不分,均为奇数,属阳,连同属阳的鼠,占六地支。阴阳学说解释生肖排序并非朗瑛创见,宋朝学者洪早在《旸谷漫录》中已有类似观点。朗瑛还将动物性情和阴阳学说相结合,把排序原因具体化:
“如子为阴极,幽潜陷晦,以鼠配之;鼠藏迹也。午为阳极,显明刚健.以马配之;马快行也。丑为阴也,俯而慈爱生焉,以牛配之;牛有舐犊。未为阳也,仰而秉礼行焉,以羊配之;羊有跪乳。寅为三阳,阳胜则暴,以虎配之;虎性暴也。申为三阴,阴胜则黠,以猴配之;格性黠也。日生东而有西酉之鸡.月生西而有东卯之免,此阴阳交感之义,故曰卯酉为日月之私门。今兔舐雄毛则成孕,鸡合踏而无形,皆感而不交者也。故卯酉属兔鸡。辰巳阳起而动作.龙为盛,蛇次之,故龙蛇配焉。龙蛇,变化之物也。戌亥阴敛而潜寂,狗司夜,猪镇静,故狗猪配焉。狗猪,持守之物也。”

佛教说
法苑珠林》引《大集经》:“阎浮提外,四方海中,有十二兽,并是菩萨化导。人道初生,当菩萨住窟,即属此兽护持、得益,故汉地十二辰依此行也”。但佛教于东汉才传入,此说不攻自破。
神格象征

十二生肖不只以普通生灵融入中国人生活,其自然习性被人们赋予诸多文化意义,从动物上升到神格,接受尊崇和膜拜。只有自然生灵与文化神格相结合,才构成完整的生肖动物印象





十二生肖 鼠老鼠偷吃粮食,证明“仓鼠有余粮”,说明这户富足,家中鼠多象征富裕。清代方叡颐《梦园丛说》记载粤东一种“钱鼠”玩具,叫声好像数钱。老鼠能发出数钱般的声音。旧时湖北等地以此声为吉祥之兆。浙江一带却认为“前半夜主得财,后半夜主散财”,而崇明一带则认为此声预示祸灾祸。
鼠的繁殖能力极强,民间常作为生殖崇拜的象征。子女居群的母亲戏称为“鼠胎”或“鼠肚”。清末画家任预《十二生肖图册》,其中《子鼠图》五鼠正抢食罐中瓜籽,而“籽”与“子”音同,表达多子意味。 老鼠与葫芦、葡萄、石榴等多籽植物组成吉祥图案,强化了繁衍后代的愿望。东北煤矿工人尊鼠为“鼠仙”,忌讳捕鼠,在井下吃饭分饭菜喂老鼠。云南一个旧矿区还有座耗子庙。矿工感恩于老鼠对灾祸的灵敏,将崇拜和禁忌代代传承。




十二生肖 牛因为牛耕,中国人对牛感情渐深,把诸如憨厚勤劳,不求回报等优秀品质附在牛身上, 鲁迅就以“俯首甘为孺子牛”言志。《 大戴礼记·曾子天圆》:“诸侯之祭,牛,曰太牢。”《 清史稿·礼志一》:“太牢,牛一,羊一,豕一”,牛都是最尊贵的祭祀品,是天子祭祀社稷和天地之用。春秋战国的诸侯会盟,国君执牛耳割血,涂在嘴里。哈尼族的创世神话《奥色密色》,记载牛的各部分化作自然万物的故事。汉族地区崇拜牛王,北魏郧道元的《 水经注·渭水注》称牛王本为南山大樟,被人盗伐,“树渐,化为牛入水,故秦为立祠”。后逐渐人格化,演变为牛首人身,又讹为冉伯牛。成都就有始建康熙七年的牛王庙。佛教信仰阎王,《五苦章句经》中记载:“狱卒名阿傍,牛头人手,两脚牛蹄,力壮排山,持钢铁叉。”后为道教吸收,成为牛头马面。水牛角、黄牛角、牦牛角等是最常见门上装饰之一。藏族人至今在杀牛后还挂牛角于门上,牛角的多少象征捕猎水平,甚至打扮穿衣都以牛角作为饰物。



十二生肖虎虎是百兽之王,寅虎相配,甲骨文“寅”字如箭矢状,《说文》中“寅”意为“阳气上升,虽上有冻土,必破土而出”,与虎的凶猛刚阳之气契合。如果说商代铜器虎食人卣反映古人对虎的畏惧,那在战争的虎烙印,则代表对征服的渴望,行军打白虎幡旗,晓勇者为“虎将”,调兵用虎符,兵器有虎纹……长沙南陀大塘遗址中出土的7000年前的土陶器,出现人面虎头的“长獠牙人面纹”;6500年前的濮阳西水坡原始墓葬也有蚌壳堆塑的虎形象,与龙相对,虎居左为尊。 中国文化向来龙虎并称,《 周易.乾卦》以龙虎比喻乾坤、天地,龙飞在天、虎行于地。龙虎星象视为守护星神,《史记》载刘邦”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
虎在中国民间传说以白虎神和西王母最出名。二十八星宿中,东西南北四方星群组成四象,后又与五行配五色学说结合,形成“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道教将四象纳为守护神,白虎成为“白虎神”。《山海经》中西王母的形象:居于玉山,“人面虎身……豹尾虎齿而善啸,篷发戴胜”,职务是刑神,掌管疾病和生死。其他虎神还有水神天吴、刑神蓐收财神赵公明的坐骑也是黑虎。


嫦娥奔月传说源于《 淮南子.览冥训》,嫦娥在月中有玉兔相伴。兔是月的象征。《春秋运斗枢》说:“行失瑶光,则月出兔”。《乐府诗集》有“白兔常跪捣药虾蟆九”的诗句,晋朝傅玄在《拟天问》中吟:“月中何有?白免捣药。”十二生肖 兔古人认为月中有兔的原因,有说月面阴影像兔,又说月亮和兔属阴,还有说兔鼻有豁与月的圆缺相感。闻一多考证,以兔为月之精始于汉,先秦为蟾蜍,其后转为蟾、兔。山东嘉祥汉画像石,有玉兔和蟾蜍一起捣药,马王堆出土的帛画也有蟾兔与月亮描绘。到晋代兔已单独代表月亮。北方有“蛇盘兔,必定富”的婚配俗信。民间剪纸《蛇盘兔》,图中蛇首兔头相对,蛇躯环绕兔身。“蛇盘兔”有时也应用于丧俗。明代叶盛《水东日记》载,当时在居庸关以北,人们都在争抢蛇盘兔的墓地。



12生肖 龙龙的来历说法颇多,以闻一多推断,蛇为图腾的氏族先后兼并许多别的图腾氏族,形成“以大蛇为主体,兼有马的头、鬣的尾,鹿的角,狗的爪,鱼的鳞和须混合而成的龙图腾”。上古神话的龙并非神圣不可侵犯,女娲炼石补天,“杀黑龙以济冀州”。龙在汉朝后成为皇权象征。皇帝穿龙袍、坐龙椅、乘龙船、坐龙辇,皇帝死去叫龙驭宾天。清朝龙袍以九条金龙合“九五之尊”,北京故宫的龙图案数不胜数。百姓使用龙纹就会惨遭不测。
龙是行云布雨之神。《 淮南子.说林训》称,“旱则修土龙”,《 论衡·乱龙篇》说,“夫土虎不能致风,土龙安能致雨”。宋代以来几乎每个村庄都有龙王庙,每逢水旱灾害,人们都要向龙王献牲,让它控制雨水,祈祷风调雨顺。 也有说龙不能自行决定降雨,《西游记》中泾河龙王因违反玉帝降雨旨意而被斩首。龙象征出人头地,不同凡响。孔子称赞老子”龙乘风云而上九天也”;诸葛亮称为“卧龙先生”,蔡邕常醉卧街头而人称“醉龙”,家长望子成龙……
龙凤呈祥图案在唐代后广为流传,不但象征帝后权威,也象征夫妻的美满结合,还可象征精神与物质的阴阳两极调和。龙凤图案是中华民族最有代表性的形象符号。




[img]https://pic.baike.soso.com/ugc/baikepic2/0/20180129171322-1771335288_null_700_884_51784.jpg/800[/img]12生肖 蛇蛇多以负面形象出现。“人心不足蛇吞象”形容蛇的贪婪;《农夫和蛇》写出蛇的狡猾和冷血;狠毒之人被形容为“蛇蝎心肠”。蛇多为巫术鬼怪的形象。《山海经》 的巴蛇“食象,三岁而出骨”,柴桑飞蛇。《续博物志》的钩蛇“中木则折,中人则害”;《格致镜原》中人蛇“人立而行,遇人辄嘻笑,笑已即转噬“;《酉阳杂俎》载孙叔敖双头蛇;清人陈鼎在《蛇谱》载唤人蛇,应者“虽去隔数十里蛇必至“;梁绍壬的量人蛇;《神异经》中的率然蛇……中国古代神话的女娲和伏羲均为人首蛇身,《 鲁灵光殿赋》描“伏羡鳞身,女娲蛇身”,《帝皇世纪》《路史》《拾遗记》《 史记.补 三皇五帝》也有记载。河南南阳军帐营东汉早期墓画像石,伏蔑执矩,女娲执规,上身着衣,下露蛇尾,相对而立。新疆的唐代古墓中的伏羲女娲交合像,他们腰身以下是交合的蛇躯。





[img]https://pic.baike.soso.com/ugc/baikepic2/0/20180129171359-1442332087_null_479_360_17005.jpg/800[/img]12生肖 马作为六畜之首,马除用作交通运输,还是强大的军事装备。战国以“万乘之国”,“千乘之国”等马拉战车的数量来形容国力强弱。历代君王将帅以拥有骏马为荣。周穆王拥八骏。汉武帝为取得大宛汗血宝马两次远征大宛。唐太宗钟爱“六骏”,飒露紫拳毛騧、青骓、什伐赤、特勒骠白蹄乌,刻在昭陵以表彰战功。还有秦始皇的“追风”、“白兔”,项羽的“乌骓马”,刘备的“的卢”,关羽的赤兔,等等。
千里马难得,相马成为重要职业,相传著名的相马专家有秦穆公的臣子 伯乐(孙阳)和方九堙,赵简子的臣子邮无恤等。世称“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人们常用千里马比喻人才。北方游牧民族特别祟马。保安族流传神话“雪白马神”;达斡尔族称神马为“温古”,该神马不准女人骑;满族也有供奉神马的习俗。 《 山海经》记述天马,“其状如白犬而黑头,见人则飞”。




[img]https://pic.baike.soso.com/ugc/baikepic2/0/20180129171416-907837797_null_228_348_13873.jpg/800[/img]12生肖 羊古人视羊为“德畜”,善群、好仁、死义、知礼。善群,羊喜欢聚群。好仁指羊善良,有角但不好斗。死义指羊被宰杀时安静,视死如归,故有宣王“以羊易牛”的故事。知礼指羊知恩,羊羔跪乳象征孝道。《说文解字》曰:“美,甘也,从羊,从大”,“羊大为美”。文字学家李孝定在《甲骨文字集释》对“美”解释为“疑象人饰羊首之形”。无论哪种解释,羊作为美的象征毋庸置疑。《 周易▪泰卦》以十—月为复卦,一阳生于下;十二月为临卦,二阳生于下,正月为泰卦,三阳生于下。冬之春来,阴消阳长。在岁首用“三阳开泰”寓示吉祥平安,民间改作“三羊开泰”,以年画剪纸等描绘三只大羊祈祷国泰民安。上古神话中名叫“獬豸”的独角神羊,是司法审判之神皋陶的助手。王充《 论衡·是应》:“皋陶治狱,其罪疑者,令羊触之。有罪则触,无罪则不触。”又《杂五行书》:“县(悬)羊头门上,除盗贼”。 獬豸还是明孝陵神道六种墓前瑞兽之一。





[img]https://pic.baike.soso.com/ugc/baikepic2/0/20180129171449-2144546256_null_3072_2962_229482.jpg/800[/img]12生肖 猴“猴为人祖”的传说颇多。《山海经》载,“其状如禺而文臂,豹虎而善投,名曰举父“,可见夸父(即举父)形象实乃猴子。成都地区神话认为盘古开天地,猴群中的伏羲女娲繁衍出人类。古吐蕃在《西藏王统记》中载其先祖系狲猴所变。羌族神话《木姐珠和冉必娃》,冉必娃用火烧掉全身猴毛成了美男子。《西游记》的齐天大圣孙悟空是猴形象的光辉代表。孙悟空的原型,有说取自印度神猴哈奴曼;也认为是神话形象无支祁。宋代《太平广记》描绘无支祁,”善应对语言……形若猿猴……金目雪牙,颈伸百尺,力逾九象,搏击腾蹲疾奔“,与孙悟空的武艺本领相似。孙悟空被封为弼马温,源于古人认为猴子能”避马瘟“,在马厩里养猴能及时发现病马扩散,陕西渭南很多拴马石桩上也雕石猴。
猴与”侯“同音,猴子骑马寓意马上封侯;猴向枫树上挂印寓意封侯挂印;一只猴子骑在另一只猴子背上寓意辈辈封侯。 猴爱吃桃,桃子象征长寿,民间剪纸也常见“猴桃瑞寿”图案,取长寿之意。




[img]https://pic.baike.soso.com/ugc/baikepic2/0/20180129171511-43931358_null_500_419_30814.jpg/800[/img]12生肖 鸡韩诗外传》概括鸡的“五德”,“头戴冠,文也;足搏距,武也;见敌敢干,勇也;见食相呼,义也;守夜不失时,信也”。故鸡有德禽的雅号。玉兔与月亮,金乌与太阳常相提并论。《淮南子· 精神》说“日中有蹬乌”,即三足乌:日乌、金乌、金鸦。明代杨慎的《艺林伐山》说“日中有金鸡”,日与月,太阳属东方酉鸡却位于西;月亮属西方卯兔却居于东,原因是“日月阴阳互藏其宅也”。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吟“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古代计时简陋,雄鸡司晨成日出而作的号令。《诗经》中,“女曰鸡鸣,士曰昧旦“,还有以”鸡既鸣矣,朝既盈矣“催促国君上朝。孟尝君被困函谷关,门客学鸡鸣骗开关门。东晋祖逖“中夜闻荒鸡鸣,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庭中”,发愤报国。凤凰是雉鸡美化神化而来。《山海经》记述“有鸟焉,其状如鸡,五采而文,名曰凤皇“。《桂海禽志》载“乌凤”,“颈毛类雄鸡”。俗语常把鸡和凤凰联系一起,如“凤凰落架不如鸡”。





[img]https://pic.baike.soso.com/ugc/baikepic2/0/20180129171546-1288860644_null_2376_2955_307584.jpg/800[/img]12生肖狗汉书》载,帝高辛氏有狗名盘瓠,取犬戎吴将军首级被赐以少女,“随盘瓠升南山产子,男女十二,后繁盛也“。《搜神记》扩充说盘瓠是皇后耳朵跳出的金虫变成。西南的苗、畲、瑶、黎、侗、壮、佤等民族,也传说盘瓠是族群始祖。少数民族还有狗取谷种的传说,哈尼族认为,天神女儿把五谷带到人间,被贬成狗。古人认为日月食是天狗所吞。宁波有谚“天狗吃月亮,地下放炮仗”,怀化人说“天狗吃月,脸盆子敲缺”,试图以声响吓退天狗。天狗还导致妇女不育。妇女供奉“送子张仙”,他手执弹弓仰天瞄准,据说是射杀天狗。
狗是司风之神。甲骨文载“于帝史风二犬”;《山海经》有黑白犬祭祀风神。古人认为狗能止风,《风俗通义》载,“戌之神为风伯,故以丙戌日祭于西北”。狗还能扬风,《墨子》载 “烧黑狗皮扬灰风即起”。狗的忠诚,传说和现实比比皆是。《述异记》载,魏晋陆机的“黄耳”,为主人送信,劳累而亡。《搜神记》中的黑龙犬,在火中用水沾湿醉酒的主人使其幸存。




[img]https://pic.baike.soso.com/ugc/baikepic2/0/20180129171607-476329115_null_3248_2150_291343.jpg/800[/img]12生肖猪猪有“乌金”之名,父系氏族公社时期,猪是财富标志,临夏大何庄的墓葬有三十六块猪骨陪葬。豕是士庶以下平民的祭品,以豕为之,陈豕于室,合家而祀,即“家”字。畜牧户供奉豕神、栏神。豕神本职厕神南方农村厕所和猪圈多合二为一,故厕神多兼职圈神。厕神即紫姑神,或死于厕的西汉戚夫人。猪栏神是姜太公,封神时姜太公把为自己预留的东岳神让给黄飞虎,自己当猪栏神。浙西一带常在猪栏张贴黄纸,“姜太公在此、百无禁忌“。猪的肥头大耳是福气象征。老子姓李名耳字聃。《说文》云“聃,耳曼也”,段王裁注“耳曼者,耳如引之而大也”。乐府《长歌》:“仙人骑自窟,发短耳何长。”《三国演义》中刘备“两耳垂肩,双手过膝”。俗信猪能预兆雨水。《诗·小雅》载“有豕白蹢,烝涉波矣,月离于毕,俾滂沱矣。”《投荒杂录》中说雷公“豕首鳞身“。《西游记》的猪八戒“原是天蓬水神”,“敕封元帅管天河,总督水兵称宪节”,天蓬本是道教紫微北极大帝的四将之一,充分体现猪崇拜和云雨之神的关系。



民俗介绍



生肖动物为主题的民俗丰富多彩,以岁时节令、人生礼仪、娱乐游艺、服饰饮食等方面为主,具有长期演变发展的历史性、因地制宜的地域性、根植传统的民族性、以需求为导向的功利性。



鼠相关



农历正月廿五为“填仓节”,粮商米贩祭“仓神”老鼠。清代潘荣升《帝京岁时纪胜》载: “当此新正节过,仓凛为虚,应复置而实之”,填仓节当晚不许点灯,当晚是老鼠嫁女。但老鼠嫁女日,各地并不划一,当天人们炒黄豆拌以红糖,撤于屋隅。陕西一带在屋角撒盐巴米粒,称“老鼠分钱”。 苏南则脱鞋当迎亲花轿,果皮当礼盒。[img]https://pic.baike.soso.com/ugc/baikepic2/0/20180129171643-481979868_null_571_389_19553.jpg/800[/img]填仓节老鼠嫁女也是年画和剪纸的重要题材。画面中花轿灯笼鼓乐队俨然人间嫁娶盛况, 抬轿奏乐的是鼠,唯新娘和新郎的模样各地不同,鼠形人形甚至有繁衍之神。鲁迅在《狗猫鼠》中回忆,“正月十四的夜,是我不肯轻易便睡,等候它们的仪仗从床下出来的夜。”
青海的“蒸瞎老鼠”,正月十四用面捏成十二只老鼠,不捏眼睛,用蒸笼蒸熟,待元宵节时摆上供桌,点灯烧香乞求老鼠勿伤庄稼。



牛相关



[img]https://pic.baike.soso.com/ugc/baikepic2/0/20180129171703-975550576_null_480_360_20062.jpg/800[/img]鞭春牛鞭春牛又称“打春”,意在劝民农耕。《 周礼·月今》载“出土牛以送寒气”,后固定于立春。人扮“句芒神”鞭打土牛,地方官行香主礼,宣告新年劳作开始。后用纸牛,牛肚事先装入五谷,鞭后散落,象征“五谷丰登,谷流满地”。 清代每年给地方下发《春牛芒神图》。图中春牛各部位颜色根据当年干支与五行阴阳的关系设计,芒神的年纪、服饰、姿态也是如此,起到历书的作用。椎牛见于葬礼。以彩花柱栓神牛,主人带领十几位手提长矛的青年,鸣鼓后,主人舅舅和青年依次刺牛,牛倒地后牛头向主人家方向为吉。
浙江金华喜斗牛。清代陈其元庸闲斋笔记》云:“两家各令健者四人翼其牛,二牛并峙,王相注视,良久乃前斗,斗以角,来问抵隙,各施其巧”。苗族有抢牛尾的婚俗。婚礼当天女方牵黄牛到场,新娘砍下牛尾,新郎立刻抢夺牛尾,需在女方父母到来前夺得,否则婚姻告吹。



虎相关



人们认为虎是孩子的保护神。新生儿用虎骨水洗身以祛除疾病。孩子们戴虎头帽,穿虎头鞋。陕西,外甥满月舅舅送黄布虎,进门时折断虎尾寓意丢掉坎坷。山西,外甥生日舅舅送虎枕,也能当玩具。 端午节还盛行把布老虎给孩子当玩具,布老虎需突出老虎的勇猛。 东北鄂伦春族,小孩佩戴虎爪和虎牙以驱鬼辟邪。[img]https://pic.baike.soso.com/ugc/baikepic2/0/20180129171740-1320448853_null_500_378_62103.jpg/800[/img]镇宅神虎图“画虎于门”,以虎为门神来镇宅,自汉代就盛行,最早可追溯到周代。 旧时华北流行在正厅悬挂年画《镇宅神虎图》,上云“神虎下高山,降魔到人间。善家买了去,四季保平安”。
象人斗虎起源于汉代,由人扮演的虎与人相斗,唐以后被舞狮取代。客家地区依然保留由斗虎演变的舞虎习俗。台湾在庙宇庆典或妈祖诞辰时也有舞虎。 “虎斗牛”是东营的民间舞蹈,主要情节分“饿虎寻食”、“虎猴相戏”、“牧童放牛”和“耕牛救主“四部分,表现老虎凶猛和耕牛的沉稳勇敢,至今仍红火。



兔相关



宋代陈元靓岁时广记》,旧时在正月初一,有门额“挂兔头”的风俗。另外还有赠兔画,画中六个小孩围着桌子,桌上站着手持兔子吉祥图的人,祝受赠的孩子将来生活安宁。[img]https://pic.baike.soso.com/ugc/baikepic2/0/20180129171926-45203599_jpg_270_270_8914.jpg/800[/img]兔包
兔与中秋祭月联系起来。明人纪坤花王阁剩稿》载: “京中秋节多以泥传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状,儿女把而拜之。”兔儿爷大的三尺,小的一寸,兔首人身,手执药杆,造型多属模印,施彩绘,衣着华丽。重阳节时,华北一带吃迎霜兔,多用野兔烹调。《畿辅通忘》云:“重阳前后设宴相邀,谓之迎霜。宴席间食免,谓之迎霜免。”
山西某地女儿出嫁前吃象征男性的兔形礼馍和象征女性的鱼形礼馍。山东渔民清明出海前,妻子以兔塞入丈夫怀里以求平安。


龙相关



[img]https://pic.baike.soso.com/ugc/baikepic2/0/20180129171944-602068207_null_501_335_33214.jpg/800[/img]龙灯会舞龙又称龙灯会,有竹龙、布龙、纸龙、铁皮龙等品种。程自牧的《梦梁录》载,“元宵之夜……草缚成龙,用青幕遮草上,密制灯烛万盏,望之婉蜒如双龙之状。”重庆铜梁,舞龙队伍到民居前向主人问好,主人放鞭炮欢迎,以糖果答谢。佛山彩龙以竹篾、铁丝做骨架,头尾用纸糊,龙身蒙丝绸,以剪纸、绒球装饰。
二月二龙抬头”,民俗认为蛰伏的龙抬头,雨水渐多。明人沈榜的《宛署杂记》载,“乡民用灰自门外委蜿布入宅厨,旋绕水缸,呼为‘引龙回’。用面摊煎饼,熏床炕令百虫不生。” 人们在这天理发,希望像龙那样精神;北方人家用彩纸、草秸穿成串悬于房梁,称“穿龙尾”;这天要吃面条、烙饼或水饺,分别象征龙须、龙鳞和龙耳。
龙舟竞渡相传是纪念屈原,但在鄞县出土的春秋青铜锁就刻有龙舟图案。赛龙舟在农历五月举办,以端午节最盛。唐代诗人刘禹锡在《竞渡曲》描绘:“扬桴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蛟龙得雨耆鬣动”。
中华各地各民族,每月都有龙的节日,如正月的云南瑶族祭龙节,三月山东祭龙王,四月大同雷音寺会,五月的吴越分龙日,六月晒龙袍,七月的无锡龙娘庙会……



蛇相关



[img]https://pic.baike.soso.com/ugc/baikepic2/0/20180129172023-2033161519_jpg_500_375_40689.jpg/800[/img]蛇节福建简称“闽”,便是门里奉蛇的造型。《闽杂记》载:“福建漳州府城南门外,有南台庙,俗称蛇王庙,其神乃一僧像。”遭蛇咬者到庙中投诉即能消灾,出庙后见死蛇表明蛇神已施刑。南平樟湖镇有蟒蛇吐火驱瘟的传说,遂立庙供奉蛇王。当地元宵游蛇灯,蛇灯由竹篾木板制成,一条蛇灯小的有30多块灯板,大的有700多块、连接起来长达几百米。七月七日为蛇节,村民将装有活蛇的瓮,置于庙中朝拜,盛游全村,有人戏蛇于手臂,还有人戴枷锁装罪犯,认为可消灾免病。
汉族民间认为看见蛇脱皮是不吉征兆。民谚说:“见到蛇脱皮,不死脱层皮。”在青海,家中发现蛇最忌杀死,认为蛇会报复。若在家发现蛇,捉入罐中或挑在长杆上送到山谷,并求其躲进山洞。



马相关



[img]https://pic.baike.soso.com/ugc/baikepic2/0/20180129172044-514484352_null_550_369_49114.jpg/800[/img]赛马节祭马风俗古已有之。春祭马祖(马的星宿),夏祭先牧(教人牧马的神灵),秋祭马社(马厩的土地神),冬祭马步(马灾害的神)。汉族民间信仰马王爷,农家于农历六月廿三祭招,祭品为全羊一只。蒙古族八月末马奶节赛马节,为期一天。牧民们带上马奶,早晨开始赛马,比赛结束后,人们以马头琴歌唱,开怀畅饮。香港人好赛马,以“马照跑,舞照跳”形容回归后生活方式不变。农历大年初三是新年赛马日,人们挑马下注图个好彩头。若遇到马年场面更为盛大。
佤族过春节要喂马吃糯米饭,观察马的厩中姿态占吉凶,头朝东为幸运年。 贵州苗族男女相爱,议婚三次后,男方背马刀前往正式提亲。


羊相关



鱼羊为“鲜”,以羊为主食流行于北方。烤全羊是蒙古族和维吾尔族的名菜,全羊席指用羊肉烹制色香味形不同的菜肴,民间可做44 种,官场可做66 种,皇帝的全羊席做76 种。
羊也是衣着的重要原料,羊的毛皮除了制衣,还做成被褥、帽、鞋、靴、毯、毡等装饰品。
[img]https://pic.baike.soso.com/ugc/baikepic2/0/20180129172138-2027976379_jpg_1016_500_68204.jpg/800[/img]叼羊羊头敬客流行于新疆哈萨克族,主人端熟羊头朝客,客人持刀先割羊头,割肋肉献长者,再割羊耳给幼者,然后任意割一块给自己。西域民族流行“叼羊”游戏,骑手们分成几队在几百米外争夺羊,以叼羊到终点者为胜,获胜者当场把羊烧熟分给参与者。
旧时河北在农历六七月,外祖父、舅舅给小外甥送活羊,后来改送面羊,传说与沉香劈山救母有关。

北京白云观有石猴分散三处,均为浮雕,找齐并非易事,所谓“三猴不见面”。游客到观要觅猴与摸猴,据说逐一摸过会得福。耍猴表演可溯至东汉,《西京赋》绘百戏,”猿狖超而高援“。唐昭宗酷爱猴戏,”赐以排袍,号孙供奉“。宋后猴戏在市井大行。明宰相胡惟庸驯养猴子十余只供驱使、歌舞。《清稗类钞》载凤阳艺人韩七,全用猴子串演戏剧,从敲锣打鼓到生旦净末丑都由猴子充当。现代动物园和马戏团也有猴表演踏单车、跳火圈、走钢丝、翻筋斗……
戏曲武生演孙悟空,在脸谱、扮相、动作等自成一派,也称为猴戏,代表人郝振基杨小楼盖叫天等。相传华佗发明“五禽戏”,模仿动物动作以舒筋通络,其中之一便是猿猴。中国传统武术中有“猴拳”,模仿猴子轻灵敏捷的动作。



鸡相关


[img]https://pic.baike.soso.com/ugc/baikepic2/0/20180129172418-2055114538_null_500_280_40950.jpg/800[/img]大理白族流行“鸡米礼”雄鸡勇斗,古人想象其有辟邪神力。清初陈昊子《花镜》:“雄鸡能角胜,目能辟邪”。南朝宗慎《荆楚岁时记》载: “正月一日……贴画鸡户上,悬苇索于其上,插桃符其傍,百鬼畏之”。正月初一不杀鸡,这天是鸡的生日。至今成都一带春节期间仍在门楣贴鸡画。山东一带娶亲时,女家选一男孩抱只母鸡随花轿送亲,与“吉”谐音。旧时还有“长命鸡”,男女各准备公鸡母鸡,婚礼当天把两鸡一起拴在桌腿,不时打公鸡,象征妻子制服丈夫,两鸡不得宰杀。
土家族称踢毽为“踢鸡” ,男女相聚踢“鸡”,接到“鸡”就可用草去追打任何人,青年借此追打意中人。大理白族流行“鸡米礼”,单礼为一只公鸡和一坛米酒;双礼为两只大公鸡, 一坛米酒一坛谷种,在嫡亲或姻亲中互送。古代在结拜兄弟需宰雄鸡,在酒里滴鸡血,对天发誓,将血酒饮尽。 香港一带也有以斩鸡头为誓信的仪式。



狗相关


[img]https://pic.baike.soso.com/ugc/baikepic2/0/20180129172454-926346477_null_500_309_42440.jpg/800[/img]“雷州兵马俑”正月十六是瑶族“盘王节”。这一天以祭奠瑶族先祖盘瓠为主:跳祭祀舞蹈盘王舞; 举行还盘王愿的祭仪,宰牛祭盘王; 颂唱“盘王大歌” 。至今瑶族人上衣前短后长,女子腰带故意后坠一截,意在模仿狗尾巴。布依族过年有“吃新节”,晚上设宴祭祖后祭犬,之后才入桌就餐。祭犬由年长者将“新粮饭”与三块猪肉放入狗食盆,边看狗吃食边念祭词,意在感恩狗为人类带来谷种。
雷州半岛到处都有石狗蹲立,现存古石狗近10000只,人称“雷州兵马俑” 。石狗源于秦朝汉越融合的图腾崇拜,现今雷州人逢年过节,初一十五或红白事均拜奉,祈福、祈雨、送子、忏悔等。雷州人还爱吃狗肉,俗语“狗肉滚三滚, 神仙站不稳”。石狗食狗完美交融。广东地区最早把狗叫旺财,源于其叫声“旺旺”。狗年送礼都讨“口彩”,礼品都沾“旺”字。
同城中国网 中国第一家B2C 020综合营销门户网站及电子商务平台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