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358阅读
  • 0回复

复旦MBA丨让历史告诉未来:从0到1价值彰显,中国MBA教育乘风破浪正当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503
好评度
1006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2-09-26

   复旦MBA培养体系升级!

  MBA教育最初诞生于美国,中国的MBA教育起步较晚,是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1991年正式设立工商管理类硕士研究生,旨在培养能够胜任工商企业和经济管理部门高层管理工作需要的务实型、复合型和应用型高层次管理人才。

  MBA项目开办至今已有31年,全国建立了278所MBA培养院校,授予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数28万多。2021年MBA报考人数约25万人,录取人数5万左右。伴随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企业运营管理面临越来越复杂的环境和更多变的挑战,对于渴望在职场上一展身手的各行业人才而言,获得MBA学位往往意味着将有机会成为“精英人才”、“商界领袖”。

  

  1991年,复旦大学管理学院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国家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首批九所MBA学位教育学院之一。2022年2月14日,在英国《金融时报》发布的《2022年全球MBA项目百强榜单》中,复旦MBA项目位列全球第32位、亚太第3位,大陆商学院第一名。这是复旦连续四年跻身全球前40强。复旦MBA项目的发展正如一个缩影,映射出中国MBA教育从单一形式到多元体系、从借鉴模仿到创新突破、从扎根本土到放眼国际的历史进程。

  从借鉴照搬到创新引领

  31岁的中国MBA教育步入“青壮年”

  作为“舶来品”,MBA是我国最早设立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项目,它的引入加速了中国教育与世界接轨,研究生教育的重心也从过去“以学术为主”开始转向“以应用为主”。MBA为中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管理者、经营者、创新者,筑牢了人才根基;与此同时,近年来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也为MBA教育的“弯道超车”提供了成长沃土。

  随着八十年代末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国内经济的逐渐活跃,不仅国有企业、政 府渴望学习管理知识,很多民营企业以及外资企业的学习需求也日趋旺盛。1990年国务院学位办正式批准设立MBA学位并试办MBA教育,1991年批准9所国内高校开展MBA教育试点工作,复旦大学成为首批高校之一。此后,中国内地陆续批准了更多的院校为MBA教育培养单位。1997年,在国家经贸委的支持下,中国开始了面向国有大中型企业管理人员的在职MBA学位招生,并实施了MBA入学全国联考。

  步入21世纪,全球化和新发展成为时代“主旋律”。为了进一步与国际接轨,中国MBA教育也开始了大刀阔斧的革新:2015年,取消在职人员攻读MBA入学考试,纳入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2016年,取消EMBA自主招生,纳入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同年,明确规定了全日制和非全日制MBA均可获得学历证和学位证。至此,我国的MBA教育形成了“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大主要学习形式。

  得益于整个国家经济的迅猛发展,中国MBA一直保持着高速前进的步伐。这一方面体现在中国MBA教育的发展速度和规模;另一方面报考MBA人数的逐年增加也为中国MBA教育市场的繁荣,提供了有力支持。这些人才步入社会,逐渐成长为各行业、企业和政 府部门的中流砥柱,为国家经济发展、政 府管理以及社会治理做出了重要贡献。

  放眼未来,面对更加波动、复杂和混沌的VUCA时代,职场人士唯有持续学习才能击退焦虑,致胜未来;而面临更为激烈的行业竞争、更加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企业对于高端人才也更加“求贤若渴”,拥有MBA学位的管理精英成为企业追逐的竞聘对象。从个人的内生需求到企业的外生需求,拥有更完整的知识结构、更前瞻的思维理念以及更系统的学习能力已经成为身处于创新变革大环境中职场人的新“刚需”。

  三十一载勇立潮头

  在国内MBA教育起步早期,为了在一片混沌和空白之中摸索出一条最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尽快与国际接轨,复旦管院与MIT(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于1996年达成合作,创办了复旦国际MBA项目。项目采用了MIT的原版教材和案例,借鉴了国际先进的课程设置,并派师资到斯隆学院学习进修。

  回国后,复旦的老师们将在斯隆学院的所学所获与中国元素相结合,推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课程内容和本地化案例,并不断打磨,形成了复旦MBA完备的课程体系。在课程之外,复旦MBA也在当时资源非常有限的情况下始终坚持开拓创新。1999年,复旦在全国首创orientation,单独为MBA学生首设职业发展中心,初步形成了具有复旦特色的多方位培养体系。与此同时,复旦管理学院也将自己积累多年的MBA教学经验和实践体会分享给了国内中西部的很多院校。

  

  而作为一个高度市场化的专业学习项目,复旦MBA始终与商业实践紧密相连,以敏锐的嗅觉发掘人才需求,走在时代变化的前沿。2005年,复旦管理学院与美国沃顿商学院达成合作,启动了全球商业咨询实践项目,这些项目成为复旦MBA iLab商业咨询实验室的前身。如今iLab行动学习项目已成为复旦MBA的一张名片,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申请人。2009年复旦MBA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全员预审的教育改革,改变了以往以考试分数为主的招生导向,在人才选拔方式率先进行了深度变革。

  立足本土、放眼世界、锐意进取、不断超越,这是复旦管院与复旦MBA始终不渝的坚持。2014年,作为中国MBA的先行者,复旦MBA抓住专业学位综合改革试点的契机,在课程体系、行动学习、招生改革、国际合作等方面做出一系列创新,正式发布了复旦MBA培养体系3.0版,展示了课程体系的两极深化,开设三门在线的预修课和五大方向选修课的课程群等。

  回望31年来的风雨征程,复旦MBA收获了一系列荣耀成绩。在国内荣誉方面,2001年获得教育部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018年在全国首次教育部专业学位水平评估中,项目荣膺最高“A+”评级。在国际排名方面,2013年项目首次参与了英国《金融时报》全球全日制MBA项目排名即进入全球百强;2015年进入全球50强;2022年项目已位列全球第32位、中国大学商学院第1名。

  

  从创立至今,复旦管理学院为中国经济的发展输送了一批又一批掌握系统而先进管理知识体系,具有国际视野又深谙中国国情的青年精英、未来领袖。管理兴国的使命感无时不在鞭策着复旦管院去开拓,去超越,去引领,从而为未来领导者们提供更符合时代变化的商科教育,助力他们创造可持续的美好未来。

  培养经世致用之才

  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复旦”动能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正是这每一小步的积累才让复旦MBA在今天屹立于强者如林的全球商学院前列。而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乘风破浪,不断进取的精神同样也感染到了无数学生,帮助他们打破职业瓶颈,创造职业生涯新机遇。

  1992级校友、复旦MBA同学会执行会长、源星资本创始管理合伙人于立峰就是其中的代表。他多次被福布斯评选为中国最佳风险投资人TOP100成员,同时也被众多中介评级机构评为中国TOP100投资人。

  

  回首20多年的投资生涯之路,他多次动情地表示,复旦管理学院对于其个人职业发展轨迹影响巨大。他衷心建议未来的学弟学妹们,在复旦MBA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学会独立思考,并拥有互助精神。“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大家可以通过复旦MBA提供的广阔平台养成互助的文化和习惯,抱团取暖、共同发展。

  而2008级校友张亦锋的职业发展轨迹或许对于当代年轻人更具启发。本科毕业后,张亦峰加入了素有“国家909工程”之称的华虹任职,一干就是15年。伴随着自己步入管理岗位,张亦峰深感自己的知识储备和管理能力亟待提升,于是他选择报考复旦MBA。

  

  毕业后,张亦锋走出国企,加盟利扬芯片担任CEO,并助力利扬芯片成为“中国芯片测试第一股”。张亦峰坦言,如果不是就读复旦MBA,自己可能会在原来岗位做一辈子;感恩复旦让自己打破了舒适圈,迎接全新的挑战,开辟了职业生涯的新天地。

  目前,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校友已超54,000人,其中MBA校友人数超12000人。多数校友已成长为立足本土、心怀世界的企业管理者、决策者和社会领导者。他们广泛服务于各类企业、政 府以及非营利组织,以放眼全局的思想和脚踏实地的努力,持续推动社会前行,共同创造中国经济社会的美好未来。校友们在企业中的出色表现也不断提升着复旦MBA的品牌和声誉,吸引着更多国内外企业向复旦MBA毕业生抛出橄榄枝。而校友们的成功正是商学院管理人才培养成功的重要衡量因素之一,遍及世界各地的精英校友网络也是在读学生和校友职业发展的无价资源。

  面对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复旦MBA项目将继续带领校友和同学们一起穿透迷雾、洞见未来,在大变局时代探寻人类社会发展的确定趋势和商业世界的底层逻辑,以变应变,收获个人成长和事业发展的双向共赢,为中国经济社会的新变革、新发展注入复旦“动能”。

  复旦mba 上海mba mba报考条件 http://www.fdsm.fudan.edu.cn/fdmba/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