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汇正财经以“观潮谋新策,蓄势迎长虹”为主题,成功举办2025年第四季度策略会。活动通过线下主会场与线上直播结合的形式,吸引众多投资者参与,汇聚宏观经济学家、知名投资人、公募基金经理及资深投顾团队,围绕宏观政策、周期赛道、新能源、半导体等热点领域展开深入探讨,为投资者厘清未来投资主线。  

  上海首席经济学家金融发展中心副主任刘煜辉在《攻守易势,强者思维》主题演讲中,从全球与国内经济格局切入,指出当前中美博弈已从“中国被动应对”转向“战略优势主动出击”。中国通过稀土供应链武器化、反垄断调查等手段,显著提升了在全球产业链中的话语权。与此同时,美欧日进入“财政+货币双宽松”周期,叠加国内PPI向正区间修复的确定性,A股指数有望进一步突破。他特别提到,人民币需通过“核心资产代币化”构建新循环生态,以抢占全球金融交易份额,为市场注入长期信心。
  汇正财经首席策略师杨首骏在《反内卷大幕拉起,周期板块好戏连连》中提出,周期股的投资逻辑应从“追涨”转向“逢调布局”。他通过数据对比指出,当前有色、化工、水泥建材等周期股估值显著低于AI、TMT等热门板块,存在修复空间。海外方面,美联储降息推动大宗商品走强,黄金、钨矿、稀土价格持续上行;国内新能源上游材料如多晶硅、碳酸锂经历“预期驱动上涨-政策落地前回调”,当前回落恰是布局窗口。他预计,铜、铝、碳酸锂、稀土等领域供需矛盾突出,四季度有望率先迎来业绩与估值双击。
  新能源领域的结构性机会成为关注焦点。首席投资顾问姚中元在《光伏储能“加速期”下的产业投资逻辑》中强调,光伏行业并非“产能过剩无机会”,而是进入“技术迭代驱动的结构性行情”。2030年国内光伏装机目标较2020年增长6倍,BC电池、超抗电池等新技术正替代传统多晶硅,海外新兴市场(如中东、东南亚)装机增速超100%,成为消化国内产能的关键。储能领域则因政策确定性及业绩弹性,被视为新质生产力核心资产,投资需聚焦光伏逆变器、储能电芯、新型电池技术三大方向。
  半导体与AI的深度绑定关系在首席研究员顾晨浩的《AI浪潮之下:国产半导体行业投资新机遇》中得到揭示。他指出,AI算力需求翻番,而高端AI芯片依赖半导体先进制程,若缺乏自主技术,中国将在AI浪潮中陷入被动。当前国内半导体设备国产化率约25%,但细分领域技术突破加速,已有企业在参数上追平海外,未来替代空间广阔。大基金三期加持的设备、材料企业或将成为攻坚主力。  

  圆桌对话环节进一步从宏观到实操拆解策略。在“四季度投资者机会展望”讨论中,靖亚资本合伙人骆银银认为,美联储降息带动全球硬科技投资热度,但一级市场更关注“长期价值”,AI基础设施、低空经济是重点;汇安基金陆丰表示,四季度倾向降低仓位集中度,聚焦储能、AI半导体等业绩兑现度高的赛道,新赛道需以“小仓位分散布局”为主;汇正财经资深投顾金光锋建议投资者转向“明年布局思维”,关注硬科技、循环经济及三季报超预期方向,避开前期涨幅过高的明星股;高建则提出差异化配置策略,高景气标的如AI液冷、半导体设备值得关注,稳健投资者可配置价值型股票,其中AI液冷的冷板、快速插拔接头等环节附加值高。
  针对AI+医疗行业,襄禾资本副总裁杜进祥与汇正财经资深投顾葛路、黄锦华展开探讨。葛路建议优先选择“传统医疗业务打底+AI赋能”的企业,关注临床批件、医院订单等商业化信号;黄锦华认为“创新药+AI”是黄金组合,需筛选有独家靶点及海外授权能力的企业,这类公司兼具技术壁垒与业绩弹性。
  本次策略会的圆满落幕,不仅为投资者绘制了清晰的四季度投资地图,更搭建了机构与散户、一级与二级市场的交流桥梁。未来,汇正财经将持续以专业研究为基石,以务实策略为抓手,助力投资者穿越市场周期,共享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红利。